打针、配药、观察病情、执行医嘱……护理学是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如何跨越学校到临床实践的这道鸿沟,让护理人员实现毕业即上岗,不仅是学校的心头疙瘩,也是医院在引进人才时的深深关切。
6月底,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省内的14所有护理专业的学校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正式签署“护理人才合作培养协议书”,迈开了护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对接的脚步。
现状:教学相对滞后于临床
“医院新进的护士,首先要接受至少半年的岗前临床培训。”湘雅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映兰教授表示,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强化临床专业能力培养,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技术的操作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教学与临床应用过程中,却出现极为严重的脱节现象,护理教学远远滞后于临床实践。”李映兰对此表示担忧。
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先进设备更是层出不穷,而这些技术和设备的操作方法,形成系统的理论并用于教学,需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护理教材和操作常规的制定与修改的进度相对滞后,远远满足不了临床实际需要。湘雅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曙红介绍,“从事护理教学的人员长期脱离临床实践,对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缺乏了解;而在临床工作的护士只能告诉实习的学生如何操作,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做得更好,他们没有时间也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
困境:临床常遭遇“无人可用”
护理人才入职前接受培训,是目前国内大型综合医院的普遍现象。除了“岗前再培训”一定程度上给医院带来经济负担外,更为尴尬的事实就是:临床经常遭遇“无人可用”的窘境。
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某些临床专科型护理人才紧缺,像新兴的重症医学科、健康管理等专科,目前国内相关的护理教学尚属空白。
据了解,重症医学专科对人才的标准要求很高,一个护理毕业生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重症医学专科护士,还需要至少两年的培养,目前并没有此专科的分类培养,相近的专业只有急诊医学教育。而湘雅医院重症专科有200余张床位,急需大批重症医学专科护士。
出路:院校联手“量身打造”
医院需要一批“来之能战”的护理人员,便开始将触角伸向教学。从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始,湘雅医院已先后与湖南师大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湘南学院、吉首大学医学院、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14所省内院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提高护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成为此次院校合作的核心。湘雅医院院长孙虹教授介绍,医院将协助合作办学的院校制定教学计划,根据需要选派临床护理专业教师到学校授课,免费接受学校教师到医院进行短期进修学习;采取择优录取的原则,每年接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到湘雅医院实习,并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进行临床实习带教和学生的考核与管理;在一定条件下开设护理“湘雅班”,并逐步向各合作院校推广。每年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合作院校优秀毕业生到医院工作。
“这相当于一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一入学接受的就是湘雅模式的教育理念,加上以后3年左右的教学实践,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缩短再次培训的时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专业竞争优势。”孙虹表示,合作的最终效果就是通过“零距离的培养”达到“零距离上岗”。
当然,最终受益的还有这些学生们,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这些经过医院与学校联合培养的专科护士也将在人才市场上大受欢迎。
湖南日报 2011年07月08日 第06版: http://epaper.voc.com.cn/hnrb/html/2011-07/08/content_36387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