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开展青少年暑期医学急救技能培训
来源:红网   
发布时间:2014-07-09   
[字号: ]
摄影 作者联系电话

(“暑期安全——红十字救在身边”活动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举行启动式。)

(湖南省人民医院专家讲解急救常识。)

(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知识培训现场。)

今天,长沙市红十字会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共同举办“暑期安全——红十字救在身边”活动,急救专家为百余名青少年培训了常见意外伤的预防与急救知识,并现场演示了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暑期安全——红十字救在身边”免费救护知识培训公益项目,由长沙市红十字会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共同推出。活动邀请专业急救专家为青少年培训自救互救、防灾避险等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旨在提高青少年主动防范意外事故发生的能力,减少暑期因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造成的未成年人伤残死亡。

据统计,近几年,全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有40多名中小学生死于非命。危房倒塌、火灾、交通事故、溺水、中毒、爆炸和暴力侵扰等意外伤害,已经成为未成年人致死、致残最大的因素,远远超过一般疾病。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在暑期来临之际,提高青少年预防事故的意识,增强应急救护的技能,可有效避免严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我们接触到的很多病人,如果他们能在第一现场自救或得到急救,他们的预后和抢救成功率会大大提高。火灾、溺水、中毒、车祸外伤、气道梗阻等突发状况,都需要我们有自救和互救意识,希望大家能够把这种意识和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李湘民教授介绍,暑假来了,青少年聚会较多,而又缺乏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可能会出现很多酒精中毒、溺水、交通事故、打伤事件等突发状况,严重时可能引起心脏骤停或窒息。

李湘民建议,出现酒精中毒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不要轻易自行使用解酒药。但可以多喝水,或是自行呕吐解酒。遇到溺水的情况,一定要在呼叫120的同时实施现场急救,可用海姆利克氏手法排出呼吸道的水,如果出现心脏骤停,还需要进行心肺复苏联合施救。

培训期间,医护人员详细介绍了常见意外伤的预防与急救知识,包括溺水、火灾、车祸、蛇咬伤等。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张琼现场演示了心跳骤停急救救护技能,并指导青少年们自己实践。

相关链接:海姆利克急救法(HeimlichManeuver)

抢救异物卡喉窒息的“海姆利克急救法”,它是海姆利克教授于1974年发明的。在此后的12年中,这种急救法在美国就已经救活了一万多人的生命。海姆利克教授也因此被世界名人录誉为“世界上挽救生命最多的人”。

海姆利克急救法的原理是:窒息时,患者的肺内仍有残留气体,给膈以下软组织以突然向上的压力,使胸腔压力骤然升高,从而压迫双肺,驱使肺内残存的气流进入气管,便可排出卡在气管口的食物或其他异物。

海姆利克急救法的步骤:抢救者应站于患者身后,两臂绕至患者腰前抱紧。一手握拳,以拇指侧顶住患者腹部,略高于脐上,在肋缘之下。另一手与握拳之手紧握,并以突然的快速向上冲力,向患者腹部加压。必要时可反复数次,直至异物从喉喷出。

来源:红网 http://hn.rednet.cn/c/2014/07/08/3398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