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心家教中,学生与爱心教员合影。

每年的爱心家教启动仪式现场,前来寻找爱心家教员的家长络绎不绝。

一名家长的感谢信。
1981年,中南大学还叫中南工业大学,学校附近的左家垅社区还叫左家垅村,地处长沙非常偏僻的郊区。
1981年,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高考刚恢复没几年,中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当年的校名)机电工程学院的大学生们已开始做现如今非常多见当时却很少见的“爱心家教”志愿活动了。
从那年开始,每年11月,爱心家教活动启动,大学生志愿者们从中南工业大学招募100名左右品学兼优的爱心学生教员,为左家垅村家庭贫困、孩子学业困难的家庭提供免费家教,志愿服务时间为11月至次年7月。
至今,活动进行33年了,从未间断。33年,这一志愿者团队已累计服务700多个家庭,12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授课时间达11万多个钟头,收到来自学生家长的感谢信不计其数。
今日,第34个年头的爱心家教启动了。在2014年爱心家教启动仪式现场,90多名来自中南大学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与70多个家庭面对面交流,现场双向选择确定配对。还有30多名报名了的爱心教员未找到合适家庭,要求组织者们再帮忙寻找需要帮助的家庭。
当年发起活动的学生会干部已成长为学校干部
发起这一公益活动的李登伶,当年是学院机械系的学生会干部,后来成长为了中南大学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
“我永远也忘不了家教时,那个孩子看着我的眼神,那是强烈到让人难以直视的求知的眼神,是来自心灵的对知识的渴望。”李登伶曾对新生代志愿者说。
八十年代时的左家垅村基础教育还比较落后,很多孩子往往读完初中就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干活,但他们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于是,李登伶等人发起了爱心家教活动,免费给这些孩子进行获得更高水平层次的教育。后来,经济发展了,义务教育普及了,爱心家教就从原来的知识传播慢慢向辅导学生的课后学习方向转型。
最初的那些年也是最辛苦的日子,教员和学生在农村简陋的房子中一起研究问题,冬天时孩子们的手冻得连笔都握不住,教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给孩子们带去了手套。孩子们在爱心和知识的浸润下成长了。
“每当我们收到家长的感谢信,每当我们看到学员们拿到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展露的笑脸,每当开学初我们接到社区主任迫不及待打过来的电话,每当我们听说有其他社区的居民‘浑水摸鱼’跑到见面会现场要牵走我们爱心教员的时候,我们便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
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巧 还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目的
“最被需要的志愿服务,就是最值得我们付出的志愿服务。”2014年爱心家教活动负责人、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大二学生袁玉姣说。
“时至今日,左家垅村已经成为左家垅社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小康水平的社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家长已经完全可以在社会上找到比我们更优秀的家教人员,但是,我们每年仍然会收到大量的家庭报名,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员对爱心家教充满了热情,以朋友的身份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爱护学生!”
机电工程学院2013级的莫雲山和谢鹏一起负责辅导一名叫笑笑的孩子。这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上课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爱捣乱。莫雲山和谢鹏一起商量辅导笑笑的方法,陪他玩游戏,、给他买小玩具、陪他聊天,笑笑很快和这两位大哥哥成了好朋友,乖乖听课、按时地完成作业。家长说,真没想到,通过这个家教,笑笑不仅成绩提高了,还懂事了,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也会主动帮忙,说是要向谢鹏哥哥学习。莫雲山和谢鹏则在长沙收获了一个“家”。
一名叫曾浩的家长则在来信中写道:“我家孩子受爱心家教的帮助已经四年了,从小学到中学,同学们不仅教授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还帮助孩子树立了学习的方向、目的,使她各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感谢爱心家教的辅导!”
“我们会定期组织家访调查,及时的了解各个教员的教学质量及教学进度,发现问题给予建议,使一个周期的家教能顺利完成。”袁玉娇介绍。
今年新增手机APP 免费进行“掌上家教”
今年,这一爱心家教团体开通了手机APP掌上答题,孩子随手拍照上传,教员在线随时随地为学员解答疑惑。左家垅爱心家教还将进驻附近高校,助力高三学子,向他们介绍学习方法与经验,缓解高考紧张心情。
今年开始对志愿团队进行指导的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李传良介绍,他们会将所有获助孩子的APP账号组团,既方便管理,又能让孩子们自由提问,向来自清华北大等高校的优秀哥哥姐姐们获取“真经”。
爱心家教志愿活动依托于机电工程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他们在左家垅社区成立的“麓园青年志愿者服务站”。2006年2月,机电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被评为“湖南省十佳青年志愿者集体”;2010年“左家垅爱心家教”获批中南大学德育项目重大立项,2014年6月,该项目成功申请湖南省德育实践项目。
来源:人民网 http://hn.people.com.cn/n/2014/1124/c356340-2299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