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铜豌豆工作室推“不一样的马哲大课堂”,用正能量满满的原创漫画寓教于乐
来源:长沙晚报   
发布时间:2015-05-08   
[字号: ]
摄影 作者联系电话

中南大学铜豌豆工作室推“不一样的马哲大课堂”,用正能量满满的原创漫画寓教于乐

“豌豆哥”,趁青春来点不一样的原创

铜豌豆工作室团队成员拍合照也有品牌推广意识。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本期出场人物: 中南大学@铜豌豆工作室

 

 

 

@新闻5月特别企划之青春新花样    

 

5月,青春飞扬,@新闻将从本期开始推出特别企划之青春新花样,特别关注长沙本土中一批用创意向青春致敬的80后90后,他们的故事,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华彩的青春成长样本。       

 

铜豌豆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3月。其推出的“不一样的马哲大课堂”系列漫画,旨在将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知识融入到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漫画中,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反哺学校教学。       

工作室主创包括7名中南大学法学院师生及2名该校土建学院学生。继4月推出“马哲大课堂”系列后,该工作室又在五四青年节当天推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漫画,并获得@共青湖南等大V的转发,短短数日点击量破万。  

 

第一印象:青春正能量   

 

除了法学院党委书记王新平和70后的辅导员老师黄曦,铜豌豆工作室9名成员中有4位大一新生,最“老”的也不过在上大三。       

别看他们是群出生在90年代尾巴上的年轻人,做起事来却有条不紊。先开会定选题,然后由负责文案的同学从浩如烟海的课本、资料中整理出重点,反复推敲并交给院党委把关,最后再由插画师出画稿,重重把关,尽显法学院严谨本色。       

与目前网络上“又黄又暴力”的漫画不同,“不一样的马哲大课堂”逗乐而不逗比,幽默而不低俗。语言虽风趣、形象虽卡通,内容却是师生们字斟句酌的结果。       

“我们创立铜豌豆工作室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借用新媒体在大学生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学院党委书记王新平说,“我们把生涩的理论生动化,让高大上的文字接地气,用流行的语言传播经典的理论,紧密切合时代特点,运用新载体传播正能量,希望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和喜爱。”   

 

“豆哥”宣言:定下目标就坚持做好     

 

有媒体将铜豌豆定位为一种高校教学形式创新,以“慈悲”心解救在马哲课堂上睡觉的“童鞋”,实际上“豆哥”想做的不止于此,此次新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漫画就是一个老少皆宜、跳出校园也能无障碍传播的选题。       

初战告捷,一些省内媒体甚至央媒纷纷将目光聚焦在了刚满月的铜豌豆工作室身上,一些政府部门和单位也向他们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面对突如其来的鲜花与掌声,工作室成员没有自满,反而开始抓紧苦练内功。一边推“不一样的马哲大课堂”,一边利用法学院这座“靠山”策划推出校园普法情景剧。此外,工作室原创的漫画“豆哥”形象也在计划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我们做这件事的目的不是为了钱,铜豌豆的作品可以让大家受益就是我们的初衷。而且,不管外界的反响如何,院党委都会全力以赴支持我们将这件事情继续做下去。”黄曦表示。   

 

@对话       

比起原创,更难的是坚持    

 

去年7月,@新闻曾经报道过和铜豌豆工作室类似的一个大学新媒体创意团队——长沙学院大学Z课堂(详见2014年7月18日本报A14版)。一年后再度对话,@新闻希望能够从他们身上为更多人找到前行路上解惑的答案。       

@新闻:算一算,你快要毕业了吧?       

@吴桂涛(@大学Z课堂主创):是的。一年来,我主要做了两件事:制作节目和培养团队。个人最欣慰的是,现在就算我离开团队,这个节目也完全能在其他成员的运营下继续下去。       

@新闻:如果让你给大学Z课堂打分,你给多少分?       

@吴桂涛:70分,如果60分算是及格的话。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几个非影视编导相关专业的学生,仅仅从抱着一腔的热情开始,能做到今天这个样子,我个人认为绝对是及格的。节目全网点击量近900万,上过多次土豆首页的焦点位置。(我)一个学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现在能给电视台剪片子;一个学旅游管理的女生,能成为有粉丝追随的网络节目主持人……加的10分是努力分。   

 

@小编手记   

 

在与铜豌豆工作室主创人员的聊天过程中,小编听到最多的就是family(大家庭)这个词。       

的确,他们比一般的校园社团要精干,比凑在一起创业的年轻人要纯粹,比起结果,他们似乎更享受过程本身。与其说是为了出名,倒不如说是“童心未泯”的老师带着一群90后学生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       

当“文化创意”越来越多的被人提及,当新媒体技术将自媒体带入大众视野,必然会有越来越多像铜豌豆这样的新生代加入原创大军。幸运的是,有学校的支持,“豆哥”能够更从容地讲述关于“正能量”的故事。       

但无论怎样,成功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挫折与诱惑永远都会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但愿这条原创路上,同行者众。       

@新闻:还扣了30分,为什么?       

@吴桂涛:这个不足来自方方面面,团队的执行力、节目内容元素、节目制作规格、专业化的水平…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作为一个文化创意产品,我们永远不会有100分。       

@新闻:点击量这么高,开始赚钱了么?       

@吴桂涛:相比去年的节目,我们今年4月份开始的节目在制作规格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目前网站平台方面给到的推广资源也更好一些。所以目前4月份这一个月的情况看来,网站的分成就几乎能保证团队的运营开销。上个月,我们接到了节目史上第一笔真正的广告植入业务,是一款品牌手机。顺利的话,这一笔广告业务的收益几乎能收回我们这一年内的所有成本投入。       

@新闻:这一年遇到最难的事情是什么?       

@吴桂涛:最大的困扰就是资金问题。由于我们都是在校学生,设备和硬件上的欠缺一直是最大的硬伤;二是团队执行力的欠缺。毕竟是几个在校学生,大家主要的精力还需要放在学业上,很难有职业状态的执行力;三是社会资源不足,这算是学生团队的先天不足吧。如果是一家比较成熟的传媒公司,一档播放量近1000万的节目估计早就商业化了。       

@新闻:出名了,校领导知道么?       

@吴桂涛:学校把我们当成一个优质创业项目培养,指导我们参加了湖南省“挑战杯”以及一些国家级的创业大赛。目前,国内能做出一定成绩的校园网络栏目只有几档,校方也都给了他们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而这些节目也在尽力体现学校信息,看过他们节目的人都能知道它是哪所大学的作品。理论上,我们也完全可以成为这样一张宣传学校的新媒体名片,达到双赢的效果。       

本组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提供      

来源:长沙晚报2015年05月08日 第AA04:体育 http://cswb.changsha.cn/html/2015-05/08/content_20_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