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开辟思政全方位育人新路径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04-27   
[字号: ]
摄影 作者联系电话

编者按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实践新进展新成就,充分展现教育系统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良好风貌,由教育部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以“迎接十九大,教育看变化”为主题的媒体系列采访活动近日启动。4月24日至26日,采访团走进湖南,围绕高校思政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进行采访,这也是此次系列采访活动的第一站。本报今天推出湖南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做好思政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是高校育人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4月26日,记者在湖南采访,恰逢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会上指出,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5后,他们充满活力、求知欲强,对新知识新技术非常敏感。要突出“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个关键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渠道和方法,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将心比心、答疑解惑。

近年来,湖南省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配套举办各类省级项目2900余项,投入经费近4500万元打造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高地,由此带动校级立项建设项目3000多项、投入经费5500余万元,开辟思政全方位育人新路径。

搭平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全覆盖

“湖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始终坚持把高校思政工作纳入全省教育事业发展改革大局进行整体设计,将大学生思政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统筹考虑。”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林芳介绍说。

为此,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的实施方案》,第一批明确了5所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每所学校每年财政支持100万元;7所省级重点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每年每所学校财政支持50万元,有力促进了思政课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内涵深化。

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已全面进入网络化、移动化、数据化、个性化时代,思政课该怎么上?

湖南各高校积极探索“互联网+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在打造新媒体矩阵,课上课下、线上线下融合,网络舆情引导等方面,抢占育人新高地。

中南大学先后投入2亿元打造“数字中南”智慧网,创建的22个思政教育网站中有12个成为省部级示范网站。同时,依托校、院、班、学生会、社团5级体系构建了包括校领导、教学名师、辅导员、优秀学生在内的四类“达人”网络平台,建设校、院各类特色“两微一端”平台120余个,实现了全校思政教育线上线下全覆盖。

针对传统思政课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等问题,中南大学通过漫画、微视频等形式,创新表达方式,贴近青年需求,提高思政教育的接受度。该校2015年3月开办的“不一样的马哲大课堂”,用漫画的形式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主题,生动形象,深受学生喜爱,两年来总访问量超过140万次。

在思政教育中,一些高校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湖南师范大学组建了一支规模达1100余人的“网络红军”,发表原创文章8000余篇,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价值、舆论引导作用。

强师资:打造多层次、交叉学科育人队伍

高水平的思政教师队伍是做好思政工作的关键。为此,湖南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树目标、下任务、定标准。

在岗前培训和考试中,湖南省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让高校教师走好上讲台前的第一步;每年春秋两季,湖南省还定期组织高校教师参加形势与政策骨干培训班。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委托5个省级基地开展5期专题培训和岗前培训,年均参加人数超过1000人,促进辅导员队伍向着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方向发展。

以点带面,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带头作用。自2005年起,湖南省连续11年每年举办3期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加强宣传思想干部、网络评论员队伍等建设,先后培训骨干4500余人。大力实施“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每年资助10余人,每年设专项经费9万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各高校也纷纷探索自己的思政教育“强军”路径。湖南师范大学积极打造交叉学科“名家大师”育人队伍。学校抽调多名伦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专业教师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强化各学科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的支持,著名伦理学家唐凯麟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吴家庆教授等深受学生喜爱,成为活跃在全省理论宣讲届的“明星教师”。同时,为了上好本科生的第一堂思政课,校党委书记李民每年都会带头为全校新生上第一堂“形势与政策”课,全体校领导、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都会定期走上课堂,进一步壮大了思政理论宣讲队伍。

促转化:区校共建、实践育人见实效

“2016年暑期,我们到江华县去调研,比较了腊肉、七彩椒等农产品,最终选择蜂蜜作为主打产品。”中南大学商学院研二学生赵添喆带着她的团队深入江华瑶族自治县开展精准扶贫,短短一个暑期,为农户们线上销售“瑶家蜜”200多公斤,实现营收6000余元。

事实上,赵添喆的团队只是中南大学100余支学生扶贫队伍中的一个。2015年,中南大学启动“情系江华”农村电商创业活动以来,通过新媒体为当地农户建立网上营销渠道,先后有1000余名学生参与,获得了当地农户的欢迎。

湖南师范大学也在2016年组织学生扶贫实践服务团赴绥宁县关峡苗族乡插柳村开展文化扶贫、政策扶贫、科技扶贫等,助力精准扶贫。

“纸上得来终觉浅”,湖南高校强化实践育人环节,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践育人基地,区校共建实践平台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研走访、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们学以致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年至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全校开展实践课程1642门次,实践教学项目3900多个,构建了实习、教研、招生、就业“四位一体”的实习实训模式;建设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校外实训基地3个,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7个……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湖南师范大学还积极探索区校共建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学校已在长沙市新民路等8个社区建立了21个学校共建大学生道德高地,105个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基地。在日常学习、工作之余,学生深入社区为居民开展器乐培训、电器维修、留守儿童关爱等各类志愿服务,每年常态化服务项目达800余项。

“我们学堂坡社区有1.1万名居民,从2010年学校志愿服务进社区后,一方面缓解了我们社区服务人手不足的困境,学生们利用所学专业专长服务群众,丰富了社区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五老’也主动引领学生立德立人,帮学生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区校共建育人平台效果突出。”长沙市岳麓区橘子洲街道学堂坡社区党总支书记余海燕说。本报长沙4月26日电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4月27日第01版:要闻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4/27/content_47730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