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南大学数据科学与经济行为决策研究中心,刚刚获得第十届(2015)中国管理学青年奖的文凤华教授正紧盯着电脑屏幕,直至走到他身边,他才从学术的氛围中抽离出来。与他对话,并没有感受到师生的距离,一脸和气,宛如朋友般的温暖。
不忘初心,坚定选择
2005年,文凤华教授从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毕业后,怀着对科研的执着,选择前往更大的平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进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他暗自定下目标:一定要在自己热爱的金融学领域做出一番成就。
2007年,在博士后科研工作阶段期满之际,文凤华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决定:一面是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条件优渥的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一面是等待游子归来的家乡——湖南长沙。应着湖湘血脉的呼唤,他回到了湖南,成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担任金融学学科方面的教学。
谈及选择学校而放弃科研所优越条件的原因,文凤华说:“我更喜欢学校这种能够教学相长的环境,学生的活力更能感染我。”虽然科研所能够提供更尖端的研究数据,研究伙伴相对更专业,但他还是选择留在学校。学生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敢想敢冲,这为他的研究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
当文凤华被长沙理工大学提拔为副院长后,他意识到,放在行政管理方面的精力会远远多于科研方面。2012年12月,他又一次做出了偏向初衷的决定,他主动联系了中南大学,甚至都没有向中南大学提出具体的聘任要求,只希望能有一个研究优势的平台继续他的课题研究。中南大学考虑到文凤华的教学经历和科研能力,特聘他为升华学者,并给予了较为丰厚的科研基金,为他提供了一个纯粹的科研环境。
在文凤华心中,金融学不仅是兴趣,更是一种信仰。
从零到有,从容研究
从博士后流动站一路走来,文凤华没有经历职称考评的过程,因此担在身上的科研压力要小于其他教师,这也为他持续研究兴趣课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05年,文凤华博士后期间,他遇上了重要的“引路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导师杨晓光,杨晓光主要从事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这一方向为文凤华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2007年,文凤华向导师杨晓光提出,他想要打破从假设投资者完全理性的角度来研究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传统研究方向,从投资者情绪特征、性格特征等方面着手,研究投资者实际风险偏好变化的影响因素。但是,要研究投资者实际风险偏好的时变特征,就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计量方法。
有了初步的思路后,文凤华与导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当时,几乎没有专家学者将研究思路定位到研究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计量方法这一领域,没有参考文献,没有学术成果,这对文凤华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的导师杨晓光坚定地支持他进行这一课题,积极帮助他查询国内外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他提供了丰厚的学术资源。在研究最艰苦的阶段,文凤华凭着对金融学的执着和热爱,屏蔽学界质疑的压力,一心往前,这一路,有他的导师杨晓光陪伴,他并不孤单。
2011年到2014年间,文凤华先后申请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作访问学者,这为他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亲自深入国际平台的他在与国外学者交流探讨后,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也为他开拓了新的研究视野。
经过反复的试验、修改,他尝试将VMD、EEMD等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市场风险的预测,获得较好的成效,很好地捕捉了不同层次的影响因素对市场风险的作用周期和强度,提高了市场风险的预测能力。
2015年是文凤华坚持这个研究课题的第九年,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在这一年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肯定和评价。11月7日,第十届(2015)中国管理学年会在合肥举行,他从21位参评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015年中国管理学青年奖,成为湖南省首位获此殊荣的青年学者。此奖的获得,无疑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如今,他又整理行囊,再次出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