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年逾花甲或年近古稀的老人,他们退休前都曾是单位的得力骨干,他们很多都已做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今天,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称谓——志愿者。他们就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退休职工志愿者导诊队。
他们退休不退岗,从2011年4月份开始,他们重新穿上了白大褂,佩戴上“退休职工志愿者”的胸牌,再次上岗。考虑到医院病人多、门诊量大,他们都是在医院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同志,熟悉医院的布局规划,医院决定让他们从事导诊工作。
志愿者们坚守最多的地方就在连接门诊与住院部之间的过道。这条过道是通往第二门诊、CT、磁共振检查,住院部的必经之路,人流量非常大,这段路不在室内,没有遮挡,冬冷夏热,其他人走到这里都是匆匆而过,但志愿者们想的是为尽量多的病人排忧解难,他们顶着严寒,冒着酷暑,始终坚守在这里。在上午八点半到十点半这段门诊最忙的时段,他们平均每人要接待、解答病友近三百人。在这样一个寒风凛冽的上午,志愿者们冻得全身麻木,讲得喉干舌苦,跑得腰酸腿疼,对于这些上了年纪的志愿者来说,要做到这些是多么不易。
志愿者导诊队队长陈锡兰老师是导诊队里最年长的。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新增加或陆续改变了一些部门地点,为了尽快熟悉这些地方,为了更快捷方便地为病友指路,陈老师拖着“老寒腿”,硬是将医院大大小小的每个角落都走了一遍。曾经的科护士长王湘莲老师有关节腔积液,医生叮嘱她每天站立不能超过半小时,但是她仍然来到了志愿者的岗位,在凛冽的寒风中坚持站立着导诊。吴小玲老师因为心梗发作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可她却没有惊动任何人,依然在康复后重新回到了志愿者队伍。肖桂兰老师先生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可每次轮到她工作时,都会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接待每一位病患。还有个子瘦小的余惠娟老师,做了外婆的人要帮着照看外孙女,到了做志愿者的这天,她只能将外孙女暂时托给亲家照看,即便这样,她却始终坚持热爱着这份志愿者的工作。这支队伍成立之初共有二三十名老同志加入,这些年因为各种原因,有的老同志不舍地退出了,但同时又不断地有新的老同志加入。这么多年,湘雅二医院退休职工志愿者导诊队的工作一直在志愿者们中薪火相传。
一个秋风萧瑟的上午,外科大楼的前坪,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手持盲杖来回地走着,面上布满了焦虑的神情。志愿者黄彩云老师连忙走上前询问,原来老人是要去二门诊部看皮肤科。黄老师听说后,马上搀扶着失明的老人,一直将老人送到皮肤科导诊护士的手上才放心。
除了导诊,志愿者们还同时做着帮扶的工作。有一次,志愿者徐孝荣老师在门诊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一手抱着婴儿,一手牵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身旁还放着一个大提袋,神情充满了惶恐不安。徐老师上前问了才知道,这位年轻的母亲是孤身一人,慕名带着孩子到湘雅二医院看病,从未出过远门的她在大医院熙熙攘攘的门诊大厅慌了神。徐老师一边宽慰着这位母亲,一边帮着牵起小女孩,提起地上的大提袋,带着她们挂号,并把她们送到门诊四楼的诊室门口。那位年轻的母亲看着头发花白、几乎可以做她父亲的徐老师,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一个劲地说着:“谢谢!谢谢!”徐老师笑着说:“没事,我这个志愿者虽然一把年纪了,但身体还好着咧!”
很多病友看到这些比自己年纪还大的志愿者们为着自己跑上跑下,累得气喘吁吁都是感动不已,甚至要塞“红包”表示感谢,对此志愿者们都会微笑但坚决地婉拒了。
偶尔他们还会碰到一些病人因为看病过程不畅,见到穿白大褂的志愿者们,就把一肚子火都撒在了他们身上,发火抱怨甚至谩骂都有发生。这时的志愿者们完全没有考虑自己所受的委屈,他们先是道歉,再耐心细致地询问,做好解释工作,并帮着病人解决问题,平息他们的怒火。当病人事后为自己的冲动行为后悔道歉时,他们的内心已经是无比的开心,因为他们看到自己为医院和病患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和谐友好的桥梁。
这些可亲可敬的志愿者们虽然已经从医院退休了,却始终怀着对医院深厚的感情,关心着医院的发展,并把医院的荣誉看得比个人的得失更重要。在为病人导诊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一些诊室检查地点变更,但指路牌,导诊单还没及时修改过来时,他们就会积极地向有关部门反映更改。
这就是咱们湘雅二医院退休职工志愿者们,在说到个人遭受的辛苦委屈时,他们显得云淡风轻;在谈到对医院怀着的感情,以及他人一句轻轻的感谢时,他们却显得那样的激动。本可以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他们,因为从事了一份医院志愿者的工作,让自己夕阳的人生映照出与众不同的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