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教学医院的医生很辛苦:走进病房,是医生;走进实验室,做科研;走进教室,是老师,几种身份随时切换进入状态。虽然如此,李瑛却乐在其中,做得有声有色。
为病人服务一辈子,不能满足于一阵子
成为一名好医生不仅需要良好的技术素养,更需要对每位患者心存同情与关爱。“为病人服务不能满足于一阵子,而是要服务一辈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瑛这样要求自己和她的学生们。
“无论富贵贫贱,李老师对所有病人都很负责,她常教育我们要重视医嘱,防止患者走弯路。对于依从性很差的患者,她会耐心劝说,为许多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机会。”李瑛的研究生回忆。
临床工作常常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为了正确诊疗每位患者,李瑛常常会为了一些临床少见病和疑难病,广泛检索文献资料,请教老专家,诊断和治疗了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眼葡萄膜炎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并肾小管酸中毒等多种罕见疾病。
十分的责任换来十分的信任,李瑛的门诊有很多她的忠实患者。一位狼疮性肾炎并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外院治疗5年无效,经李瑛调整方案精心治疗2年后痊愈。没过几年还顺利生下男宝宝,患者抱着孩子特到门诊感谢。一位硬化性肾炎的高三学生,血尿、蛋白尿6年,曾失去上学和工作的信心,而后在她的诊治下病情一直稳定,后来还考上四川财经大学。
同样地,李瑛的责任感还引来了一群“学生粉丝”。2008年,李瑛脱产带教第一届八年制学生诊断学。学期结束后,学生们给内科教研室“联名上书”,要求她继续带教内科学,这是脱产带教老师中的头一例。
医学研究不崇洋、不唯书、祗求实
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做博士后期间,李瑛的恩师黎磊石院士和刘志红院士就殷切教导学生科学研究要“不崇洋、不唯书、祗求实”,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不能跟着洋人走,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正是这种治学理念,激励李瑛在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注重从临床中得到创新灵感,将提出的问题带进实验室,再将实验室结果在临床中加以验证。
自2004年以来,李瑛带领团队开始研究抗肿瘤药物-去甲斑蝥素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作为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化合物单体,李瑛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去甲斑蝥素可作为治疗慢性肾脏病极有前景的新药。目前,李瑛已经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1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8项,获得第九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南大学医疗新技术二等奖各1项,并正在申报国家专利。
从曾经老师的学生,到如今学生的老师,“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是研究生对李瑛的一致评价。李瑛认为,不仅要教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临床思维。白天工作繁忙,李瑛的研究生已习惯深夜凌晨微信讨论。“大到研究论文选题角度,小到文章的标点符号、错别字,如果出现低级错误李老师都会严厉批评的。”博士生廖颖隽说。
今天努力把你教好,是对明天医疗安全的负责
除了是肾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瑛还有个特别的身份——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主任。2011年,她泪别襁褓中仅11个月的女儿,只身来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学习医学模拟教学。2012年回国着手建设我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开创了规范化、同质化临床医学模拟培训课程和管理模式。
“理论内容‘高大上’,模拟演示‘接地气’,湘雅二医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可以引领全国医学模拟教育的发展!”2016年10月,在湘雅二医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医学模拟教育学术活动周上,三百余位国内外参会代表一致赞誉。
目前,李瑛带领核心师资结合临床已开发的心脏骤停团队训练、创伤救护、重症哮喘等规范化医学模拟课程40多项,为医院培养医学模拟骨干师资100余人,每年培训学员单项临床技能和综合医学模拟课程12000人次,接待国内外专家参观千余人。
究竟是什么让她对这个充满开拓性的工作如此投入?李瑛淡然而坚定地答道:“医学模拟培训的初心是为了医疗安全,今天努力把你教好,是对明天医疗安全的负责。”
经过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的培训,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在重大灾难救援现场技术娴熟、临危不惧;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上多次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医疗联盟医院骨干师资回到原单位有效服务基层;医疗急救志愿者也在省内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屡屡获奖。
李瑛负责的“临床医学模拟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建设”项目还获得2016年中南大学实验室技术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高教司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二等奖、2017年中南大学高等教育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她本人也获得各种国家、省级、校级荣誉称号。
爱心育桃李,悬壶济众生。一面传道授业解惑,一面仁心普度众生,善哉,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