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校党委各项部署要求,将主题教育的重点聚焦于十大育人体系,紧紧围绕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主题,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扎实开展。
深化课程育人,抓牢本真育人路径
一是以课程思政为拓展强化课程育人。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组织“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教学沙龙活动,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修订培养方案、梳理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
二是以打造“金课”为导向实化课程育人。以课程作为育人的重要抓手,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开展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导师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着力提升教职工队伍课程育人技巧,建设虚拟仿真、线下、MOOC等“金课”,努力造就一支“四有”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引导课程内容“淘金去水”。
强化科研育人,树立鲜明育人导向
一是筑牢科研根基,建设标准化实验室。以6S为标准进行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组织教职工参加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营造宽敞明亮、物品陈列合规、安全标识明确、管理制度完善的实验环境,确保实验室运转安全有序,推动教学科研工作提质量、上水平。
二是营造科研氛围,促国际化学术交流。承办2019年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与界面化学学术研讨会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由学生担任志愿者参与会议筹备,增加与专业“大牛”交流机会;主题教育期间承办名师讲坛活动十余场,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讲述《我与矿物加工》的故事,邀请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Corby G. Anderson教授为客座教授,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激发师生科研动力。
三是培养科研兴趣,落实学业导师制度。鼓励院士、一流学者、教授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抓住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关键期,让学生从进入大学起就可以参与科研活动、养成科研习惯,在培养过程中充分体现“知行合一”,让科研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实化实践育人,扩展新鲜育人渠道
一是探寻红色记忆,洗礼思想灵魂。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创新教育形式以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组织参观湖南党史陈列馆、雷锋纪念馆,观看爱国电影、榜样先进事迹等教育片,提高思想认识;面向各党支部征集创意微党课,选送的微党课获得校级一等奖,选送的红色经典诵读作品获得校一等奖和三等奖。
二是团结青年力量,凝聚青年责任。将志愿服务实践作为重要一环,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服务意识,积极发挥育人作用,引导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院志愿服务活动“情暖迟暮人生”关爱福利院老人项目,创新采用小组责任制,将服务对象与志愿小组结对,真正做到用心服务,在湖南省第四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金奖。
优化文化育人,构建多彩育人环境
一是营造团结一心的亲密氛围。组织师生羽毛球赛、师生排球赛、趣味运动会、登山、健步走等一系列丰富的体育活动,邀请师生共同参与,能提高身体素质、调节精神压力、感受体育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也让师生之间关系更加亲密,把学院全体师生拧成一股团结有力的绳,探索“三全育人”新途径。
二是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设立“书香松韵”阅读角和党建阅读角,提供综合发展的学习渠道,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设置“教师讨论区”,营造学科交叉的科研氛围,建设强而有力的科研平台,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条件;改造老旧教室,使之成为集成长辅导、谈心谈话、学生活动、学术交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育人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