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一线采风”:中南大学“四个结合”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来源:学校办公室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8日 作者:——
本网讯 1月7日,教育部网站“一线采风”栏目以“中南大学‘四个结合’做好定点扶贫工作”为题,单篇推介我校做好湖南江华、河北阜平定点帮扶有关工作情况。全文如下:
中南大学“四个结合”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中南大学发挥学科优势,通过“四个结合”做好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河北阜平等地定点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固定与灵活相结合。成立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校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涵盖15个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定期听取扶贫工作汇报,不定期与两县政府部门沟通,研究落实有关举措。成立驻县扶贫工作队,先后选派7位青年教师到两县教育局、移民局、国土局挂职,建立长期联络机制,及时跟进扶贫工作。校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组成扶贫组多次到两县,通过专家指导、研究会商、捐赠助学等活动全方位推进扶贫工作。及时制定实施贴近两县具体实际的扶贫方案,帮助两县加快发展步伐。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发挥规划、土建、经济等学科优势,积极帮助做好江华两岔河乡与大圩镇15个高寒山区贫困村异地搬迁工程中土地征用、规划设计、项目实施监管等工作。组成有色金属学科党员博士科技服务团,对阜平县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进行研究,提出规划建议。提供专项扶贫资金支持江华矿产资源勘探,免费提供选矿技术咨询,帮助将江华稀土有色金属产业列入省特色产业扶持范围,积极帮助申报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和省绿色能源示范县。邀请国外院校建筑规划专家和学校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指导江华大圩镇宝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组织学者和瑶族大学生开展江华瑶族语言调查和瑶族语言文化抢救与保护。
“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与县教育局确定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小学、水口中心小学、涛圩中学等为扶助点,在资源共享、互派老师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帮扶和“手拉手”资助。与江华签署医疗帮扶战略协议,确定县人民医院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技术指导医院”,并签署医疗帮扶合作协议,派出6位博士主治医生到医院驻点坐诊与培训。组织117名阜平职教中心教学骨干分级培训;完成阜平48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和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负责人培训;每年培训江华中小学教师50人次。与两县共建研究生支教团支教点、志愿者服务基地和学校优秀生源基地,面向阜平组建“乡村爱心机房”建设帮扶团。学校附属医院组织“湘雅名医”医疗队、党员博士医疗服务团等到两县开展现场义诊,累计捐赠医药物资价值50余万元。
保障与创新相结合。学校二级学院党委与驻村党支部签署对口援建协议,在党员培养、贫困党员帮扶、党支部民主生活等方面加强互动交流和指导帮扶。选派教师担任驻村扶贫第一党支部书记,对全村贫困户、低保户建卡立账,动态管理,构建学校二级单位“一帮一”扶助计划。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在学校和两县搭建汇聚创新创业要素的综合平台,实现学生创新创业与两县经济发展双赢。在江华建立绿色农产品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岭东地区农特产品网络销售,开展订单贸易,建立食品溯源系统。逐步延伸两县的产业链,将当地农副产品信息与市场终端相连接,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