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蛮拼的中南人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2日 作者:肖丹 潘景羽 施夏琦
2月29日,新学期的第一天,柳条抽出了新芽,樱花也含苞待放,同学们的到来让沉寂了四十多天的校园恢复了青春的气息。
蛮拼的中南人
7点半后,同学们陆续进入新校区的各个教室,行色匆匆,只为及时赶到教室按时上课,给新老师留下好印象。材料院的徐同学拖着行李箱急匆匆地走进教室,他未能买到合适的车票,今早6点50分才抵达长沙,为了第一节课不迟到,他直接带着行李从火车站打车过来,提前半小时“占”到了座位,他说:“新学期要开个好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啊!”
下课间隙,大部分同学都呆在教室中交流着寒假中的经历,老师们也融入其中,与他们畅谈新学期的改变和目标。数学院的罗老师一下课就急切地询问同学:“有没有发现我普通话的改变?”原来,罗老师的普通话一直带有湖南口音,为了在新学期让同学们更清晰地听懂课程,他在寒假苦练了普通话的发音。
第一课:从感动开始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被誉为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在中南,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成为每年开春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第一课,已是第六年。
开学第一天,在新校区B座510,教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的胡晓老师早早来到教室,希望同学们能在新学期第一节课开始就吸收“正能量”。课堂上,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班的田媛眼睛一直是湿润的,从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到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每一个获奖人物都让她印象深刻,倍感鼓舞。
3月2日上午,校党委书记高文兵也来到新校区B座108的教室,与商学院14级的同学们一起来听这“开学第一课”。在与同学们交流时,他说:“一座山没有山脊就会垮掉,一个人没有脊梁就会瘫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深厚的文化支撑是很难想象的。我们看感动中国,领悟最多的地方就是真善美的东西是永远存在的,这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就是我们最传统的优秀文化。”他叮嘱同学们:“所以,我们要永远记着,走向社会也要当一个真、善、美的人。这些可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是只要我们有这份心,这个社会就能特别融洽、特别和谐、特别美好。”
更美好的愿望
谈到新学期的愿望,来自信息学院的“轮椅女孩”张培培一脸满足。“父母来长沙照顾我,不放心把弟弟一个人留在老家。感谢学校帮忙解决了弟弟的上学问题,新的学年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学校的期望。”
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四的唐勇上学期已签约中国建筑公司。虽然工作已经确定下来,但他没有放松懈怠,他说新学期里:“除了准备毕业设计之外,一方面为将来的工作在做准备,另一方面更想静下心来好好沉淀自己。”为了丰满羽翼,他每天练习英语口语,开始阅读建造师资格证的相关书籍,但也没有放下兴趣所好,《巨流河》、《出梁庄记》都放在枕边。处在大学生涯尾巴上的他,希望新的一个学期里,自己能改善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性格,变得更加温和谦逊。
大三的马乐来自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上个学期深受拖延症的困扰,终于找到办法“惩罚”自己:“写计划表,完成不了就少吃一顿好吃的。”新学期的愿望清单很简单,他希望自己能尽情体验还剩不多的大学生涯,做自己喜欢的事:“争取拿奖学金,和朋友一起旅游,看一场迷笛音乐节……”这些细小的事是他对青春的美好定义。
更贴心的服务
早上7点,负责B座教学楼3层的赵阿姨挨个教室把黑板擦干净,7点30,给教师休息室备好热水,以便课前老师在此休息。然后,在同学和老师上课前把教室和走廊的地板拖干净。8点,上课铃响,走廊上走动的老师和同学减少了,她便开始把栏杆和玻璃上的污迹擦干净。
8辆核载98人的大客车校车,10位司机,5分钟一趟车,7点已经到岗。大三的张同学说,自己没有自行车,去新校区上课都坐校车代步,新学期回来,又看到校车司机们,觉得很亲切。
图书馆里,干净的桌椅和整齐的书籍,近20余名图书馆工作人员紧张地整理着同学们归还的书籍,图书馆4楼中文社科书库的工作人员更是多达9人,他们在书架和还书台间来回奔波,满身是汗。冶环院的王同学一次性还了5本小说,不仅有国外小说《傲慢与偏见》,还有中国古典小说《西厢记》,他说:“我利用寒假读了这几本小说,希望这学期能让大家看到我文学素养的增加。”
还有干净整洁的食堂里,各种各样热腾腾的饭菜被摆放在窗口,等待着饭点的到来,等着同学、老师、家长们来享用。
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新学期,新气象,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