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央视《新闻联播》再报中南大学“凡人善举”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8日 作者:王洁

本网讯:“五一”小长假期间,北京开往南昌的列车上一名先心病患儿突然缺氧导致呼吸困难,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41病室护士苏珊挺身而出,并急中生智自制了婴儿吸氧管进行抢救,最终成功挽救了患儿的生命。5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东方时空”栏目以《“凡人善举”江西:医生自制吸氧器,婴儿顺利得救》为题报道了这一感人故事。

5月2日下午3点半左右,在北京开往南昌的G487次列车上,一位年轻的妈妈哭着向列车长求助,她两个月大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感染了肺炎,嘴唇青紫,呼吸困难。

此时距离长沙站仅40分钟,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车的湘雅医院神经内科41病室护士苏珊听到列车广播后,马上从2车厢往婴儿所在的8车厢跑。

“其实当时我也挺纠结的,才刚工作几年,还是第一次在外面碰到这种情况,虽然平时工作中经常抢救患者,但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小的婴儿。但是作为一个护士,我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过去救人。”苏珊说,平时经常接受医院的急救培训,让她有充分的信心前去救人。

据她回忆,当时孩子的情况非常不好,有明显的缺氧症状,脸色发青,不停地喘气,嘴里还插了一根细细的胃管。苏珊第一反应就是问妈妈是否正确使用了胃管,当得到肯定答案后,她排除了胃管误吸导致的缺氧。

当务之急就是如何缓解孩子缺氧的情况,在确认孩子可以自己进食后,苏珊果断地拔掉了孩子的胃管。“这么小的婴儿气道本来就狭窄,再加上胃管的挤压,更加会阻碍孩子的呼吸。”苏珊回忆,当时座位旁围了很多人,她也大声解释让大家散开,给孩子多一点空气。

然而,孩子的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只有吸氧才能缓解。幸好上车前家长带了氧气包和成人导氧管,但却没有带婴儿导氧管。苏珊赶紧将氧气流量开到最大,并把导氧管一端放在婴儿鼻子旁。吸了几分钟后,苏珊担心孩子太小受不了,但却又没有适合婴儿的导氧管,怎么办呢?

情急之下,苏姗急中生智,将拔出的胃管洗干净后,剪成一个适合孩子呼吸的导氧管,并把这个管子接入成人导氧管,再将这个改造的管子放在孩子鼻子旁边,并调小了氧气流量。

“其实我在剪管子的时候手都是发抖的,在这样的环境里抢救与平时工作太不一样了,没有必备的设备和合作的同事,只能靠自己急中生智。虽然很紧张,但是我很清醒自己每一步要做什么,并且想办法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到。”苏珊如是说。

经过20分钟的抢救,婴儿的呼吸渐渐顺畅起来,喘气没有那么严重了。看着孩子因为不舒服而不停哭闹,可能会加重缺氧,苏珊立即从妈妈手中接过孩子,稍微竖起来以便孩子顺畅呼吸,并且轻轻地安抚孩子的情绪。慢慢地,孩子停止了哭闹,呼吸也渐渐平稳起来,脸色也恢复了正常。

当天,苏珊一直坐在婴儿身边守护,并告诉孩子妈妈应该如何给孩子吸氧,氧气容量也足够支撑到南昌。下车前,苏珊特地跑到孩子的车厢,看着孩子依然平稳的呼吸,她才放心地下车。3个小时后,列车抵达南昌,120救护车随即将婴儿送到了江西省儿童医院。

5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东方时空》栏目以《“凡人善举”江西:医生自制吸氧器,婴儿顺利得救》为题播出,这一感人事件才为人所知。“挺感谢她的,医生说要是耽误一分钟,都会很危险。”孩子妈妈在镜头前表达了她对苏珊的谢意。

此前,在2015年7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也曾在“凡人善举”专栏中以《中南大学学子:爱心传递青春正能量》为题报道我校学子的善行善举。

新闻视频链接:

新闻联播:http://tv.cctv.com/2016/05/07/VIDEIUnaECRXHef7lTGxU5R7160507.shtml

东方时空:http://tv.cctv.com/2016/05/07/VIDEtdUxo34rkEauOUhbgw2z160507.shtml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