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凝聚青年智慧 助力电商扶贫
——中南大学瑶都电商“扶贫”记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9日 作者:周科际 辛星 宁成明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最南端,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2012年,江华瑶族自治县被确定为中南大学定点扶贫点。
2015年,中南大学依托“互联网+”,针对当地农产品销售困境,将农村电商作为精准扶贫切入点,通过搭建电商平台、优化电商发展环境、促进线上线下联动,切实促进贫困地区资源交换流动,并重点解决电商脱贫当地意识不强、基层百姓不会、本土人才不足等问题,实现贫困户能参与、能收益,走出了一条“互联网+定点扶贫”的新路子。
创业实战——让好的农产品拥有应有的价值
2015年12月12日,一则突如其来的降温预报让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兴仁村曾照清夫妇心里一紧,不禁为自家果园里170多亩的金桔发起了愁。金桔性喜阳光充裕的温暖湿润之处,冬季不能结冰受冻。曾照清夫妻二人齐心协力,五年辛苦劳作的金灿灿的成果,一年开花,三年挂果,今年是收获果实的第二个年头,但由于地处大山,交通不便,金桔很难遇到买主前来收购。
“运输成本高啊,难得有批发商贩来,给几个钱算几个吧”,曾大叔撇撇嘴。
半个月后再不卖出,金桔就会坏在树上、烂到地里。
2016年年初,一支偶然走访江华县的学生团队帮助曾大叔解决了这一难题,2016年春节之际,曾大叔夫妇通过“互联网+新年礼包”的方式,销售了近5000斤金桔,直接创收50000元,并带动同村贫困户销售山里腊肉1000斤,土鸡土鸭150羽,收入达到45000元。
“我们起初也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下手开展扶贫工作,但是去大圩镇遇到了曾大叔一家人,他们真的挺不容易的。” 来自中南大学对口扶贫江华瑶族自治县工作组“惠购宝”平台的学生负责人余振宇说,他们不过是借助了校友企业的电商平台,又遇上了纯天然的农产品,很简单的举动却让曾大叔一家这个春节过得十分欢喜。
在江华,这些年像曾照清这样,因为运输成本问题不断被批发商贩打压价格的农户不在少数。“几年前农产品什么价格,现在还是什么价格。”江华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龙赋云说。
在定点扶贫工作中,针对当地农产品销售困境,2015年以来,中南大学先后组织22个职能部门、10余个二级学院的52位专家学者前往江华县开展调研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校党委召开江华精准扶贫工作会议,明确了精准扶贫对象、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农业、文化及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当地脱贫致富的思路。
“扶贫工作高校要发挥什么优势呢?最大的优势还是人才”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说,帮助江华在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中南大学的一项政治任务,学校将加大结对帮扶工作力度,以“农村电商”为抓手,尽全力支持江华的经济建设。
今年4月,中南大学团委启动了“情系江华·赢在中南”大学生农村电商创业实战计划,在学生中引起广泛关注,7000余人报名参与,共投入40万元立项支持100支学生创业团队奔赴江华,深入江华农户,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民族手工艺品等开展电商营销和推介。
此外,该校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也投入了22万元,专门立项26项,支持学生江华电商扶贫。
电商产品数目繁杂、品种多样,江华县产品要想吸引网络消费者眼球,获得市场青睐,关键是要突出特色与品牌。该校充分发挥专业和智力优势,挖掘优化当地资源产品,打好“纯天然”、“原生态”、“民族风”三张牌。
创业帮扶——从“一花独放”到“遍地开花”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依靠电商脱贫,关键是要让基层百姓掌握电商销售的基本技能,解决好百姓“不会”的问题。
“学校立项支持的学生团队经过创业实战后,积累了一定经验,反过来再教会农户使用电商平台销售产品,我们实施“1+1”创业帮扶,即1个学生创业团队帮助1个有产品的农户或农业合作社,教会他们使用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如今,学生团队结对农户70户。”中南大学团委书记胡杨介绍到。
江华大路铺镇的毛志贵是当地的养蜂大户,以往的蜂蜜渠道多为送货上门或在当地集市售卖,市场不大。中南大学“瑶山蜜”创业团队针对这一情况,帮助其细分产品类别,进行二次精包装,并为其开通了蜂蜜销售微信公众号,接受全国网上订单,短短一个月便销售蜂蜜数百公斤,毛志贵高兴地说到:“没想到电商威力这么大”,并让其在外打工的儿子回家,专门负责家里蜂蜜的网上销售。
“教他们上传图片、发布信息、接受订单这样的简单操作还好,但是教他们如何撰写文案,我就真的开始发愁了”,“瑶山蜜”团队大三学生负责人曾祥馨说。在中南大学定点扶贫与“四进江华”社会实践座谈会上,曾祥馨还提到了,校友赞助农户们电脑、智能手机固然好,但更多地还是要做好长远的打算。
今年4月,中南大学的“小飞侠”学生扶贫团队来到了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牛牯岭,对当地茶叶的销售情况开展调研。
在牛牯岭有机茶种植生产基地,基地负责人蒋场长对着满山的茶忧心忡忡:“我们这里种的苦茶都是纯天然、有机的。但是由于江华地处偏远、交通运输成本高,这些好茶,茶叶卖不出去,我们也就没有钱赚啊。”说罢,指着不远处的一片茶园苦笑:“这一千亩的白茶,是我自己种的,就这样放了两年了,都卖不出去。”
针对茶叶难卖的困境,尤其是交通和市场这两个因素,团队成员们决定开辟电商零售渠道,把目光放到国外市场。队员卓铁程说:“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绥芬河,所以我对俄罗斯的一些情况比较了解。”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和讨论后,队员们商量开一家“俄罗斯网店”。
带着设想,队员们联系到了承包茶场的江华九龙井茶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赵六中,希望他能与团队合作,做茶叶销售的供货商。赵经理对团队的提议很感兴趣,但同时也有所犹豫:“我们的茶,在俄罗斯真的能卖出去吗?而且我们如果做电商零售的话,对俄出口的海关问题是不是不好解决?”
对于赵经理的顾虑,队员卓铁程拿出了调研资料,和赵经理一同分析目前俄罗斯的茶叶市场和江华苦茶的产品优势。针对出口的问题,队员卓铁程解释道:“我们选择的“绥易通”跨境电商平台,是黑龙江绥芬河市政府特别支持的,对俄罗斯有着独特的结算、物流优势,海关问题不用担心。”
经过沟通,赵经理最终打消了疑虑,同意做茶叶的供货商,并打算和茶农们将八月份最好的秋茶专门加工出一批红碎茶,供团队进行互联网销售。
在与赵经理沟通、确定茶叶种类及单价的同时,队员们也在积极筹备电商平台的搭建。为了解更多的信息,团队联系到了“绥易通”平台的市场总监梁锦鸿。梁总监表示,由于出口涉及到俄罗斯海关问题,需要团队提供商标注册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团队成员在准备各项材料、辗转多个部门、接受工作人员调查后,终于成功通过了审核,在黑龙江绥芬河拿到了证明。今年8月,团队成功入驻平台,拥有了一家“俄罗斯网店”,目前已投入运营。
目前,队员们通过网店销售,已经帮茶农们卖了一批茶,赚了5000元。但是这些对于茶农们来说只是一点绵薄的帮助,团队队员卓铁程说:“我们下一步在考虑怎样做好网店、卖出更多的茶叶,也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茶叶的收购价格,让茶农们能赚更多的钱。”
截止目前,中南大学学生团队挖掘开发了“瑶乡雪梨”、“美人牌”玫瑰香柑、“瑶浴”药草包等农产品,已有87个团队通过微店、淘宝等平台建立了自己的线上营销渠道,42支团队开始了线上营销,总计营销额近20万元,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各地和俄罗斯,学生团队还通过微博、微信平台,累计发布江华特色产品推介网文200余篇,总阅读量突破20万。
创业培训——厚植“电商扶贫”理念,百姓会才是真的会
江华县山清水秀、农产品丰富,但是这些农产品却很少卖出大山转变为经济效应,一方面是受制于产品品牌、营销手段和物流梗阻,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的问题。留守农村的大多数是“5060”人员,掌握生产经营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沿海打工,本地的年轻人多为中高职及高中临近毕业的学生,想要实现江华地区2020年如期脱贫摘帽,关键是要变“输血”为“造血”。
今年7月,学校在江华设立农村电商创业培训基地,举办了为期3天的江华农村电商青年电商创业培训班,为50名当地待业青年、中高职及高中应届毕业生,讲授、网络文案写作、简易摄影技术、网页设计、电商平台、网络营销操作等课程,教会他们在网上卖农产品挣钱的本领,储备江华电商发展后续人才。
学校还在江华县大圩镇建立了农村电商镇级指导中心,该镇农户均可到中心进行电商销售,定期接受集中式电商创业指导。条件成熟时,予以推广到江华县人口及农业产业大镇。
生猪养殖户赵华金说,“我女儿是学服装设计的,就在县里的职业中学,马上毕业了,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江华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培训班上这位年纪较大的学员说到,他女儿正在隔壁教室学微信的排版编辑。
同样是培训班的学员,当大家被问到“为啥来这里听课”时,略显稚嫩的脸庞天真无邪,纷纷说:“是我妈逼我来的!”教授SYB创业模拟课程的桂玲智老师又补了一句:“不过来了之后就是每天自己想来”,有的学员还扬着脑袋说:“第二期我还要报名!”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蒋建湘说:“培训班要一直办下去,储备江华电商发展的后续人才。我们欢迎任何学员来学习文案写作、市场营销这样的理论课程和创业模拟实践课。”
中南大学汇聚青年力量,以农村电商探索“互联网+定点扶贫”新路子,不仅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产生创意和解决问题,更是给瑶山深处的江华带来了依靠电商致富的一股新鲜风气,为瑶族百姓早日脱贫致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