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坚守在大瑶山医疗扶贫一线的驻点博士们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20日 作者:李松
来瑶山江华对口支援两个月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科女博士邓锒梅觉得,在这儿,丝毫不比在省城大医院轻松。
每天,一睁开眼睛就闲不下来,除接诊大量的急诊病人外,还要帮着当地医院规范急诊诊疗流程,完善急诊检测项目,辅导急救相关技能,还要给当地医生讲课,还要办讲座……“肌钙蛋白检查、脑尿钠肽检测这些很常规的急诊检查,在这里都还是空白,普通的中心静脉置管术,会的人也不多。”邓锒梅补一句:“真的很忙”。
尽管刚刚怀孕,邓锒梅还是来了。她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新一轮派驻江华县人民医院的驻点医生,一起来的还有四位,儿科的邓媛英,放射科的周旋,神经外科的杨靓和烧伤整形科的徐阳成,清一色的博士,都是80后。
“半年一轮,呵呵,回去正好准备生崽。”邓锒梅说。
邓锒梅博士(右二)在江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中)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南端,集“老、少、边、穷”于一身,属国家级贫困县。据当地卫生部门统计,因病致贫,大病返贫者,占贫困人口的60%以上。
2013年,国务院指定中南大学对口江华精准扶贫,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成为江华县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和技术合作医院,派遣医生瑶乡驻点,便是该院医疗扶贫众多举措中的一项。几年间,连续派驻博士或高年资主治医师34人次,涵盖16个学科,粗略统计,三年多来,他们共接诊7500人次;查房2010次,其中教学查房335次;手术560台次,其中示范带教120台次;举办各类授课或专题讲座270场次……
一拨又一拨高水平医学博士的持续驻点,使江华的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流程得以规范,各项诊疗的临床路径逐渐清晰,一项项先进而实用的医疗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术式,在高寒山区推广应用并生根发芽。
重症医学科李志凌博士在江华驻点期间,指导江华县医院新建了拥有9张病床的重症监护室(ICU),从规划设计,到场地布置,设备选购,人员培训,李志凌忙里忙外。2015年4月,江华县人民医院ICU正式开科,结束了瑶山百姓重症监护病人必须转送省市大医院的历史。
眼科曹燕娜博士针对高山林区真菌性角膜溃疡多发,且容易导致药物合并中毒性角膜病变的特点,在江华推行自体血清疗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同时帮助指导当地医生掌握视网膜荧光造影技术,有效提高了当地眼底病的诊疗水平。
驻点博士们帮助新建的江华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
在肾内科孙永超博士的指导下,当地医院首次开展“动静脉人工内瘘成型术”,目前血透室所有医生都已熟练掌握,血透病人再也不用艰难辗转到上级医院做造瘘了。
耳鼻喉科柳岸博士在驻点期间,主刀手术50多台,指导江华医生开展“鼓室置管术”、“鼻窦球囊扩张术”、“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经支撑喉镜喉内窥镜下声带小结摘除术”等先进术式,填补了当地五官科术式的空白。
驻点博士们在扶贫一线尽情施展,而500百里外的湘雅三医院是他们坚强的后盾。
驻点神经外科杨靓博士介绍,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重要的一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猝死,而由于贫穷落后,这里的人们常常不以为然,“有的人一辈子连血压都没量过”。为了协助基层医生把好心血管病的“第一道防线”,湘雅三医院与江华县人民医院共建了“远程心电监测网络系统。”由当地医生将采集的患者心电信息,通过手机发送到长沙,由湘雅三医院专家解读研判,再将诊断及处置意见及时反馈当地接诊医生。“整个诊疗过程只需几分钟。”
江华县人民医院院长李昌江把这些驻点博士当成“宝贝疙瘩”,这些驻点博士,让他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医疗扶贫,湘雅三医院真心实意,最给力。”
李昌江院长提供的一组数据,或许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驻点博士给瑶乡医疗带来的变化:他们来后的2015年,与2013年相比,江华县人民医院门诊量增长了36.34%;开放病床数增长了18.26%;住院人数增长了14.52%;各类手术增长了22.67%;2016年,转入省市医院的病人从18%下降到10%;孕妇死亡率从1.3%下降到0.5%;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为0。
今年初,高文兵书记率队考察江华对口扶贫,随团的湘雅三医院副院长杨飞龙专程拐到县医院看望了驻点博士,并自掏腰包,在县城找了家卡拉OK,犒劳一下这些在山沟沟里“憋坏了”的年轻人。
一麦在手,博士们顿时露出了年轻人的“本相”:点的曲目全是新流行的劲歌热舞,“歌手们”一个个或热情奔放、或深情款款、或滑稽搞怪……全然没了穿白大褂时的严肃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