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全媒体报道揭秘:湘雅二医院重症医学科里的“人工肺”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8日 作者:王玉林 沙丽娜
本网讯 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重症监护室,运用AR技术和科普动画就“人工肺”的发展历史、医疗意义、材料费用、工作原理等,进行了文、图、视频直播和文字、动漫等多种形式的全媒体科普宣传,吸引近300万网友点击浏览。
“人工肺”学名体外肺膜氧合(ECMO),是一种医疗急救设备,其核心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到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运转时,在泵的推动下血液从静脉引出,通过膜肺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可回到静脉,也可回到动脉,前者用于体外呼吸支持,后者可以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让患者自身心肺得以休息,为原发病的治疗争取时间。ECMO运转中管理难度较大,操作难度高、对监护人员要求高,因此是代表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门技术。2010年以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以及重症医学科先后为60余名患者实施人工肺技术,为患者抢救争取更多宝贵时间。
在3月22日的直播中,不到一小时,直播便获得140多万点击量。随后新华社还发布《揭秘重症监护室里的人工肺》图文通稿,制作科普动漫《带你了解叶克膜(ECMO)》,新华社CNC《中国时间》新闻栏目在网站首页滚动播出采用科普动画,又获100多万点击量。此次全媒体直播开启了新华社新媒体专线和湖南分社合作“医疗+科技”系列直播报道的序幕,客观、真实地展现了重症医学发展的情况与新技术开展的情况,不少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士纷纷转发点赞,引发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