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教育部简报》单篇推介中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做法

来源:本科生院 学校办公室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5日 作者:——

本网讯 12月25日,《教育部简报》(〔2018〕第56期)以“中南大学贯彻落实‘四个回归’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为题,单篇推介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做法。全文如下:

中南大学贯彻落实“四个回归”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中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强化育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聚焦课堂内外双管齐下,推进人才培养回归常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点,拓展课程深度与广度,加强过程考核,突出能力考核,实现学生学业合理增负提效。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稳定的教学团队,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由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互动式、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转变。目前,全校已有115门次课程通过认定,构建了一批开放、互动、灵活、多样的课堂,促进了教师从“站上讲台”到“站好讲台”,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实施“创新创业+专业教育计划”,设置2个课程必修学分、2个创新创业实践和系列文化素质选修学分,打破课堂内外教育活动隔阂。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立项支持建设创业基础类、大学科类和素质拓展类创新创业课程60门(项)。通过建设实践平台系统、项目训练系统、比赛训练系统等,将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打造专业和创新创业充分融合的创新创业文化。

突破“重量轻质”评价困境,引导教师队伍回归本分。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制定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办法,从师德师风、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教学业绩等方面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倾向,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教学业绩涵盖各类教学成果、主参编教材、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等多项内容。建立“学校主导、学院主体”的教学工作评价机制,加大校院两级督导队伍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督导职能,实现督导、同行教学评价结果全覆盖,及时获取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信息。注重表彰优秀和帮扶指导相结合,对师德高尚、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优秀、成果突出的教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教学质量有待提升的教师开展培训,给予个性化帮扶指导,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实现教师自我完善和发展。

建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推动高校办学回归初心。将全校所有课程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包括4门必修课和形势政策课,隐性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程。明确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作用,显性课程突出根植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课程强调细化非智力因素,并满足具体化、可实施、可测量、相关性、时效性五大原则。构建立体化思政教育体系,注重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依托精品示范课堂和在线开放课程,全面推进思政课改革,着力增强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实施“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采取新上岗教师培训、师德培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题培训等形式,切实增强教师“育德意识”,提升教师“育德能力”。通过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团队组建等多途径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支持教师探索专业课程育人内涵,从专业知识背后的人文故事入手,讲授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道德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注重本科专业结构优化,助力高等教育回归梦想。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按照“适应、引领、交叉、促进”原则,将现有104个招生专业整合为28个大类,建成一批优势明显、富有特色的学科专业群。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大数据等专业融合,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专业建设。对接“健康中国2030”,促进医药卫生与理、工、文科相结合。立足国家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地质、矿业、冶金、材料等传统学科专业升级改造。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交通运输和土木等专业内涵建设和国际化进程。对标“中国制造2025”,重点推动机械、材料、电子信息、自动化控制等专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变。进一步完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实现教学质量实时化监控、教学过程动态化管理、专业办学状况常态化评价,发挥评估结论对评估对象的引导、激励、监督作用,实现专业结构持续动态优化调整。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