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抗疫故事会】“疫”线党旗红
来源:湘雅三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2日 作者:彭景舆
编者按: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广大中南师生员工在各条战线上奋勇担当,凝聚成一则则感人肺腑的抗疫故事。湘雅战士们更是冲锋在抗疫一线,救死扶伤,以身报国。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中南的抗疫英雄们也都带着他们的战斗记忆从前线走回校园。连日来,学校内不少单位纷纷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抗疫英雄事迹报告会,通过抗疫英雄娓娓动人的亲历讲述,让抗疫精神扎根中南校园,用战疫正能量砥砺中南人心。
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133名医务人员参援武汉战“疫”。这支党员超过半数的援鄂队伍,用在武汉的52个日日夜夜,以“疫情不退,我们不归”的铿锵誓言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实际行动,践行中共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自4月16日起,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相继开展十场援鄂抗疫事迹报告会,先后受邀走进审计署长沙特派办、湖南粮食集团、韶山管理局、湖南省体育局、湖南省国安厅和长沙铜官窑古镇,上千名听众为之感动。红网、新湖南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6月28日,“七一”前夕,他们举办的这场报告会更特别——两位党员: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队长王知非教授和抗疫一线发展的新党员刘佳护士长讲述自己的战疫故事,倾吐心声,献礼建党99周年。
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队长王知非:疫情不退不归!
2月8日,王知非离开重病的90岁高龄父亲,主动报名上“前线”,顶着巨大的压力带队出征。抱着“疫情不退不归”的心情,他把日记当成“遗言”。从艰难挺过最初慌乱的“遭遇战”赢得初战告捷,到众志成城的“阻击战”换来患者陆续治愈出院,再到坚守阵地直至完成最后“歼灭战”,王知非始终以医疗队队长和临时党总支书记的身份作表率,带领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作为党员,一定要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这是他的信念。
初至武汉那场艰难的抗疫首战,最令王知非难以忘怀。2月9日22点,医疗队接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一个50人的空病区,着手开科前的一切准备。2月10日0点,病房开科,8小时内,收治重症患者48名,其中4名病危。王知非感慨,这种强度,可称为武汉的“上甘岭”战疫。
133名医疗队队员都是来自各个临床科室的精英和骨干,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超强传染性的病毒,尽管恐惧,但大家还是凭借着专业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迅速地集结成一个敢和未知根底的病毒“硬碰硬”的集体。参与此次任务的大多数都是“80、90后”的年轻人。大家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手执听诊器,穿梭在陌生的病区里,心里念叨着曾经一同许下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一干就是52个日夜。在汉期间,医疗队累计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86例,除转出病例外,68位患者在此治疗后康复回家。
从武汉归来后,“逆行英雄”“从天而降的天使”等美誉成为了王知非及战友们白大褂上沉甸甸的“军功章”。但面对这些分量十足的“标签”,王知非却有自己的理解,“大家都是血肉之躯,只是做出了一种选择,选择了职业道德,选择了价值信仰,选择了根植于中国血脉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抗疫一线发展的新党员、护士长刘佳:用行动书写入党誓言
作为一个20年监护室的老兵,刘佳在1月31日就做好了驰援的准备。当时,武汉告急,相继有医务人员感染的消息传来,尽管忐忑不安,她还是选择了去战斗。“因为我知道此行重要。”早在2008年就曾参与汶川地震救治工作的她,又一次逆行前往前险未明的最前线。
作为首战队员,她在2月9日下午和改装工人参与了病房改造工作。面对一片凌乱,她不禁担忧当晚能否接收病人。当她把疑虑说出时,一位工人师傅头也不抬地说:“最近我们每天只睡了3、4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也不会耽误。”当大家还以为他在埋怨饰,他的下一句话重重敲在刘佳心上,“我们这里的病人等不起了!”一瞬间,斗志重燃,忐忑和紧张烟消云散,刘佳这才意识到,上了战场就是战士,她的使命是争分夺秒改造病房,自己的使命就是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在争分夺秒与新冠病毒搏斗的过程中,刘佳和队友杨兵厂、田鹏伟、黄哲四人凭借着在战疫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火线入党”的机会。3月20日,她和队友一起在抗疫前线庄严宣誓,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刘佳告诉自己,不要遗忘武汉同济那些废寝忘食的幕后工人师傅们,不要遗忘那些坚强的武汉的病友和人民,不要遗忘并肩战斗的医护战友们。这几个“不要遗忘”将和她在党旗下庄重许下的誓言一道深深镌刻在她的心中。
4月22日,刚刚休整完毕回到工作岗位上后的刘佳,再次选择了“劳碌”。她作为中南大学湘雅护理专家团队成员向国外分享抗疫经验与智慧,继续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刘佳表示,在这场载入史册的疫情里,自己有幸亲身体会、亲眼见证了国家力量和党的智慧,如今自己已经是一名党员了,哪里战情危急就应冲向哪里,愿竭尽一己之力再多为抗疫做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