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及其衍生术式成为国际显微外科首次用中国人姓氏命名的手术方式

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9日 作者:王昊昊 于花

本网讯 近日,《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刊发《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及其衍生术式命名专家共识》一文,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唐举玉姓氏命名的新术式“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术式唐氏分类” (Derivative surgery of special forms of perforator flap Tang classification)获专家共识正式命名。

据悉,这是国际显微外科领域首次用中国人姓氏命名的手术方式,也是唐举玉经过10多年突破创新,在国际上首创属于中国的穿支皮瓣特色技术,实现了以最小的皮瓣供区损伤获得最佳的皮瓣受区外形与功能,代表着皮瓣外科的最新进展,同时也标志着湘雅医院在显微重建外科穿支皮瓣领域已居国际领先水平。

穿支皮瓣于1989年由日本学者光岛勋(Koshima)首次报道,现已成为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的常用方法。但传统穿支皮瓣有其较大的局限性,许多特殊、复杂创面无法应用传统穿支皮瓣来修复。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术式树状图

2012年,唐举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特殊形式穿支皮瓣是应用传统穿支皮瓣的“微创与美学”理念,根据受区修复要求,对皮瓣供区的一级源血管及其分支和相应供养的组织(皮肤、筋膜、肌肉、骨组织)进行优化设计,无创解剖、分割和重组,根据受区创面重建需要切取不同组织块(嵌合)或相同组织块(分叶),然后再削薄、组装、拼接成与受区创面内容、形状及血液循环重建要求相匹配的新型皮瓣。特殊形式穿支皮瓣是传统穿支皮瓣的衍生和发展、穿支皮瓣的更高形式,极大地丰富了穿支皮瓣的内涵、扩大了穿支皮瓣的适应征。

为便于学术交流与推广,经中国显微外科传承与创新论坛2020年湘雅站、2021年张家界站公开研讨与多次小范围专家座谈后,形成了“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及其衍生术式命名专家共识”,与会专家重点讨论了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及其18种衍生术式的命名问题,一致通过使用“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术式唐氏分类”命名。

唐举玉教授为患者实施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移植手术

据了解,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分为基本术式与衍生术式,前者包括血流桥接穿支皮瓣、显微削薄穿支皮瓣、分叶穿支皮瓣、嵌合穿支皮瓣和联体穿支皮瓣5种术式;后者指由特殊形式穿支皮瓣5种术式中2种或2种以上技术的组合而产生,包括血流桥接-显微削薄穿支皮瓣、血流桥接-显微削薄-分叶穿支皮瓣、血流桥接-显微削薄-分叶-嵌合穿支皮瓣等18种术式。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术式唐氏分类分4级,用罗马数字表示。唐氏Ⅰ型,即特殊形式穿支皮瓣5种基本术式,用其英文首字母大写表示;唐氏Ⅱ型,特殊形式穿支皮瓣5种基本术式中2种技术的组合,暂分9种亚型,用2种基本术式英文首字母大写表示;唐氏Ⅲ型,特殊形式穿支皮瓣5种基本术式中3种技术的组合,暂分7种亚型,用3种基本术式英文首字母大写表示;唐氏IV型,特殊形式穿支皮瓣5种基本术式中4种技术的组合,暂分2种亚型,用4种基本术式英文首字母大写表示。这些衍生术式随临床应用还会增多组合形式,按上述原则命名。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总编辑顾立强表示,以唐举玉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学者,经过10多年的临床探索与集体协作,在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领域有重大突破,尤其对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术式规律认识有独到见解。

唐举玉扎根显微外科临床工作30年,在显微重建外科领域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尤其是在四肢显微重建领域开展的穿支皮瓣移植术式种类、完成的病例数、成功率均居世界领先水平。作为国内穿支皮瓣领域首席专家,唐举玉将近17年的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了一套极具湘雅特色的穿支皮瓣理论体系,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58篇),出版穿支皮瓣领域相关专家共识与教程5部,主参编专著6部。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