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伍俊儒博士发表创伤后干预效应与预后评价原创研究成果
来源:湘雅三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8日 作者:蔡菁菁 袁洪
本网讯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及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的伍俊儒博士和美国匹兹堡大学Timothy R. Billiar教授合作团队有关创伤后干预效应与预后评价原创性研究成果“脂质组学标志与炎症模式及重症疾病预后关联”及“高维多组学揭示伴有颅脑损伤的创伤患者对于早期血浆复苏独特反应”先后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发表。这是该团队基于创伤后多组学、分子图谱等技术探讨临床分子分型与分子靶点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性发现。伍俊儒博士为论文独立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为通讯单位。
创伤是青中年人群首位死因,每年造成全球约580万死亡,关于创伤人群的早期风险预警与分子靶点探索对于临床诊治具有重大意义。课题组此前利用多组学手段构建了首个创伤人群分子图谱,揭示了创伤后分子水平“系统性风暴”,发现在伴有系统性风暴的颅脑创伤患者(分子分型2)中,院前血浆复苏治疗能降低约45%院内死亡率。
两项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伤人群早期预后生物标志物与血浆有效分子靶点。研究一发现一类新型脂质分子磷脂酰乙醇胺可作为重症疾病通用预后生物标志物,能显著提升早期重症创伤及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高危人群识别。研究二揭示血浆中凝血相关蛋白及脂代谢转运相关蛋白如载脂蛋白E3(APOE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亚组12A(PLA2G12A)介导了血浆复苏效应。两项研究首次证实了人体血浆中脂质及脂代谢相关分子可作为创伤预后生物标志物及分子靶点,提示脂质代谢是重症患者病理生理改变的核心分子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