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暖暖中南风】十年之约

来源:长沙晚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6日 作者:岳霞 周利芳 刘琼

2月24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27岁的湘雅三医院特种医学2023级博士研究生李赛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采集结束后,他的“生命之血”将被运往远方,帮助从未谋面的Ta。这一天,李赛已经准备和等待了十年。

十年前留下血样,做好造血干细胞捐赠准备

大约在十年前,读本科的李赛在一次校园宣传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当时便与同学一起主动留下血样,种下一粒希望的种子。

不久前,李赛被来电告知:“您的配型成功了!”

没有丝毫犹豫,这位27岁的博士医学生立即开启“生命护航模式”——调整作息、加强锻炼,甚至在注射动员剂引发腰酸时仍坚持完成捐献准备。

医生科普,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类似献血

面对四川老家亲人们的担忧,李赛耐心安慰他们:“现代捐献只需外周血采集,就像献血一样安全。短暂的不适换来他人重获新生的机会,值得!”

针对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行为的担忧,湘雅医院血液科主任徐雅靖教授用三个关键词进行了概括:安全、快捷、匿名。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无需骨髓穿刺,类似献血。”徐雅靖教授表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采用皮下注射动员剂的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即可恢复到原来水平,所以采集过程并不会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守护生命,做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领航者”

1999年省内首例异基因外周血移植技术突破,2001年开创脐血移植先河,2003年建立全国首个非血缘联网供者库,2004年实现非血缘异基因移植……湘雅医院血液科自1994年成功实施湖南省首例自体骨髓移植以来,就不断在做技术突破。

2014年成功开展单倍体相合移植技术,将半相合供体适用范围扩大至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不仅填补了湖南省乃至国内多项技术空白,更构建起覆盖自体/异基因/单倍体/脐血全类型的移植技术体系,为地中海贫血、白血病等重大疾病患者带来重生希望。

目前,湘雅医院血液科作为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核心采集单位,已累计完成1145例高质量捐献,技术获国际认证。

“其实我也是幸运的,世界上有一个人和我的基因那么相似。”师从湘雅医院廖伟华教授的李赛说,现在的心愿,就是希望Ta能早日康复。

(一审:秦洁蕊 二审:唐潇珺 三审:王建湘)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