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立潮头唱大歌--物业管理闯新路
来源:中南大学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1年11月01日 作者:唐夏
在中南大学校本部的学生宿舍区,绿树丛中,一座崭新的淡红色墙面的学生宿舍格外炫目,这是校本部物业管理中心实行“自筹资金建设、规范服务管理”的模式后,贷款900万元,投资新建的一栋高标准学生公寓,建筑面积9200m2,本期开学,这座公寓接纳了115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
校本部物业管理中心是在我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下诞生的,它成立于1999年7月,现有在岗职工94人,设有办公室、建筑公司、学生宿舍管理科、零修组、木器库、培训楼等6个部门,主要负责学校房屋、道路及其辅助设施的检修、维修;学生宿舍、教学大楼、电教楼、培训楼和其它公共教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学生住房安排、调整及家具的配套制作、管理和维修等工作。这是一个以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为运行准则,以企业化管理为显著特征,旨在为广大师生员工营造一个安全、文明、整洁、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的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企业。
为了规范各项工作,物业管理中心领导一方面从转变观念入手,引导全体员工从内心深处认清形势,认清旧体制下存在的各种问题,认清改革的意义、目的、方法和程序,认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不断深化的改革中自身的出路所在,从而培养起职工们的危机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益意识,使他们迅速转变观念,主动投身改革。另一方面实施科学管理,先后制定了《物业管理中心岗位职责》、《物业管理中心规章制度》、《物业中心职工业绩考核与奖酬金分配办法》、《物业管理中心岗位津贴实施办法及其他分配办法》等,从而使物业中心每个部门、每位职工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服务质量也随之提高,中心上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建筑公司是在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步子迈得最快的一个经济实体。1999年7月,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以后,带领职工转变观念,大刀阔斧地改革,全员取消了档案工资,实行企业工资制。他们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开拓市场求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抢占市场,取得了修缮工程中标95%,基建工程投标“三标三中”,中标率100%的优异业绩。建成的本校区学生三舍被评为省优良工程,南校区教工住宅第29、30栋成为了标志性建筑,完成产值近2000万元。
泥、木、水、电的维修,是与全校每位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而又十分琐碎、艰辛的工作,为了确保教学、科研、生产的正常进行,零修组挑起了这项重担。
零修组现有职工21人,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哪里有维修任务,哪里就有零修职工的身影。他们的口号是“维修110”,是对全校师生员工的郑重承诺。为此他们实行24小时值班,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并提出了“正常报修,及早解决;急修,当班解决;紧急抢修,不解决就不下班”的工作原则。正是这种踏实的作风,赢得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赞许。
木器库只有6名职工,担负着全校总价值达6000万元的木器家具的登记造册,验收、入库、报废等管理工作,同时他们利用现有简陋的厂房和设备,积极开拓市场,承担校内各单位教学、科研、办公等家具的制作。两年来完成家具制作产值达60多万元,解决了职工的津贴、福利等。产品“价廉质优”,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走进学生三舍一楼前厅,右侧黑板上发布着当天的天气信息,左侧墙壁上悬挂一个镜框,上面写着“有事请找您身边的朋友和辅导老师”,辅导员、楼长、保洁员的照片贴在下方,中间整衣镜的正面书写着:“营造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弘扬健康高雅的寝室文化,提供优质完善的物业管理,倡导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这是宿舍管理科以树立“窗口”形象为目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他们将自身工作提升到“服务育人”的高度,与学工部密切配合,成功地举办了湖南省首次“寝室文化节”,推动了“文明寝室”、“优胜寝室”的建设。本校区30栋宿舍,180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的住宿管理,4栋教学大楼以及分散在其他楼栋的近200间教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创高校宿舍管理的新局面。
培训楼只有3名职工,承担着全楼近600名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主要接待校内各院系成教生、自考生、各单位短期培训班、工程硕士班的住宿任务,在协助各院系管理好学生的同时,又要积极开拓门路,吸纳接待社会培训学习人员,增加收入。他们几乎没有星期日,没有节假日,真正做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物业管理中心主任蔡恒学谈到近两年来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际情况时说道: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源利用等方面坚持创新。没有创新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服务、延伸服务了。后勤是个大市场,学校给了我们这个大市场,我们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能开发好这个大市场,当然学校也还应给予我们一定的政策。
眼下,物业管理中心形成了开发、建设、家具配置、物业管理一条龙的运作机制,实现了思想统一,制度健全,业绩突出的目标。这是中心领导班子开拓进取,全体职工齐心协力的结果,也是全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势所趋。 在这条充满希望的改革之路上,我们祝愿他们的步伐将越来越稳健,前景越来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