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支教岁月:一个扶贫支教志愿者的经历(三)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3年07月08日 作者:龚雯洁

农村的孩子读书晚,学生并不比我们小多少,但他们总毕恭毕敬地称我们老师,无论在课堂还是路遇。上课的时候他们会起立,叫“老师好”;下课的时候他们仍然起立,让“老师休息”。自己也喊了这么十几年,可当有一天成为这些合声的主语,我心里满是温暖和感动。一中的学生大多是住校生,每个月两天的探亲假后,我们寝室的地上总是堆满了沾着泥土的编制袋,有时候是红薯,有着南瓜般的颜色和渗蜜般的甜糯;有时候是糍粑,染着红红的喜庆印记;有时候是柚子,可以整个地剥出瓤来,留下金黄色的皮散发清香;还有板栗,还有甜酒,还有橙子,还有野葱,还有西红柿……我们并不认识每个来敲门的孩子,他们一律称我们为老师,放下东西便跑了,没有任何说明,最多讲一句“自己家里的,不要钱”。我们住在学生宿舍一楼,除了晚上不熄灯以及有大门钥匙可以随时进出,其它都和学生同等待遇,每天早晨6:20—6:50和晚上9:30—10:00有水,三个人拿盆拎桶地赶紧蓄足一天的用量。中午和晚上去学生食堂排队,连饭带菜只要一块钱。但尽管这样,还是有许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每天只能嚼五毛钱两个的大饼,我们几个凑了些钱,悄悄塞给那些孩子。

刚来的那个月,中午几乎没有去过食堂,总有老师来敲窗户,打开一看便是张陌生的笑脸,“来我家喝油茶吧”,于是便浩浩荡荡地去了,一碗接一碗地喝下去,往往走的时候还不知道今天是谁请客。喝油茶是这个苗乡的风俗,据说习惯后会上瘾,一天不喝就没精神,初到时在我们心里完全是一副鸦片印象,其实就是用茶叶和食油熬出浓汤,冲到装满炒米、板栗、苞谷粒和葱花的碗里,主人盛在盘子里热腾腾地端上来,客人拢坐在一起烤火扯谈或者打扑克,只要记住自己碗的编号,一轮又一轮地喝,直到再也灌不进去为止,因为原料几乎都是自家种的,花钱不多又热闹。记得第一次喝油茶是在学校工会主席家,当时我们只闻其名不见其貌,满怀着好奇和憧憬去的,看着那碗里红红绿绿的碎渣子,油茶汤熬得又黑又稠,进到嘴里苦涩难咽,简直就像喝中药。我们强忍着灌下一碗就落荒而逃,在众人的疑问中直称“饱了饱了”,然后潜回寝室刷牙嚼饼干,发誓再也不要上这个当。后来终于经不住老师们轮番轰炸又硬着头皮端起了油茶碗,再入口就品出了滋味,那种苦尽甘来的感受和香脆可口的嚼头,几乎就是人生际遇的翻版,也许这也是苗乡人喜爱这种食品的原因之一吧。现在虽然还没有到不喝没精神的地步,但每次中午有人敲窗户,大家便开始欢呼:又有油茶喝了!

(未完待续)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