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不拘一格纳贤才——6名年轻副院长群像扫描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0日 作者:唐夏

本网讯 (通讯员:唐夏)学校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避免求全责备的倾向,以宽广的胸怀、长远的眼光、健全的机制选拔任用思想品德素质好、学术潜力较大、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较强、能团结同志的优秀年轻干部,提拔6名青年教师担任二级学院副院长。

他们中年龄最大的38岁,最小的31岁,均为教学科研一线人员,且具有博士学位,其中4人为教授,5人为党支部负责人。

12月5日,6名年轻副院长带着学校党委的重托和学校师生的期望走马上任。

上排从左至右:宋旼、姚松、何旭辉

下排从左至右:湛利华、何军、田庆华

宋旼:没有架子的帅哥

宋旼一如他的名字,和蔼安静。他喜爱古典音乐,会国画,纂刻也很内行。然而,他又喜欢体育锻炼,热爱篮球。

2005年6月,获得美国常青藤联盟Dartmouth学院工程科学博士学位,他拒绝了加拿大NewFoundland大学的聘请,也拒绝了波士顿一位华裔商人年薪30万元的邀请,毅然回到了母校。同年9月,而立之年的他晋升为中南大学副教授,2010年9月晋升为教授,2012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

刚回国时,由于科研经费较少,宋旼做不需要太多经费的理论计算,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09年获得中南大学首批“升华育英计划”资助,挖到了回校后的第一桶金,有了经费的支持,他的理论研究可以在实验中得到检验,进而得到证实和完善。

近年,宋旼作为负责人主持及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及中澳国际合作项目3项、教育部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1项。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及参与完成了“973”项目1项、“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创新群体项目各1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

宋旼和学生打成一片,吃饭、聊天、爬山、举办学术沙龙,被学生们称为 “没有架子的帅哥”。

姚松:厚积薄发厚德载物

近日,姚松入选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对此,他很淡定。他的人生信仰是:厚积薄发,厚德载物。

自2000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他在列车碰撞安全保护技术、恶劣风环境危及行车安全、列车空气动力学以及行车安全评估等方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铁道部重点科技计划2项、湖南省项目1项、横向项目14项,共计获得经费798万元;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国家863、铁道部科技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共计29项,项目总经费超过了4000万元。

我国既有线六次提速和高速铁路重大工程,姚松作为现场主要负责人之一,完成了遂渝、胶济、石太客运专线、合武、武广、京沪等提速和高速铁路的实车空气动力行车安全评估试验,保障了我国铁路提速、高速提供了行车安全。

作为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骨干,青藏线上最艰苦的环境,沈山线上最恶劣的天气,他都亲身体验过。为此,强壮了身体,却也留下黝黑的皮肤。

2007年,主持铁道部重点攻关项目“强则风对列车运行安全影响的研究”。作为现场负责人之一,完成了“新疆铁路大风环境下列车及防风设施空气动力学综合试验”。建立了新疆地区大风条件下车辆横风气动力模型并自主开发了车辆运行速度限值分析软件,共计完成了10万多种工况的计算分析,已投入工程运用,保障了强风条件下列车运行安全。

开发了铁路超重超限货物车辆运行状态监测系统,近三年完成了神头电厂、从化、哈密、楚雄换流站等大型变压器、定子共计60余台套的运输监测,确保了西电东送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何旭辉:找准自己的角色

这几天,对何旭辉来说,可谓双喜临门,提拔领导岗位,入选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何旭辉自1992年就读原长沙铁道学院桥梁工程专业至今二十年,除了200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做一年访问学者,再未离开过校园;二十年,他从本科到博士,从助教到教授,完成了人生最精彩的转身。

同事称他是“项目专业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铁道部纵向课题1项,主持湖南省博士后基金1项,主持各类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累积达1600多万元。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同时,他还为本科生开设了《桥梁工程》、《桥梁建造》、《新生课》等课程,指导博士生1人、硕士研究生28人。

科研、教学双肩挑,任务重,压力大,但何旭辉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周一、三、六下班后,如没有特殊情况,他都会与同事去打两小时羽毛球。对于此次提拔到领导岗位,他的想法是,锻炼身体,做好角色转换,不断提升自己。

湛利华:不怕苦的小女人

每天早上8点整,湛利华会准时出现在新校区机电大楼的教室里,本学期,她承担了《工程热力学》、《高等传热学》、《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等4门本科生课程和《材料制备过程建模与仿真》等2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听懂这些课,她做课件,带学生实验,可谓用心良苦。

2001年,湛利华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从事科研开发和教学工作,并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掘教授,2005年12月,获博士学位,2006年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晋升为教授,2012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09年,在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博士后)一年。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担任机电工程学院冶金机械研究所副所长,负责本科生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协助钟掘院士建成了“材料成形过程计算机仿真室”、“大型模锻装备实验室、“材料制备金相室”等。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子课题等,作为骨干成员参加了国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00MN大型模锻压机设计制造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为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巨型模锻压机的设计、制造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湛利华希望自己有分身术,科研、教学、管理、家庭、生活都能有井有条,但她不喜欢人们称她“女强人”,她说她更愿意做一个不怕苦的“小女人”。

何军:双超楼里的“超人”

2011年 1月17日,中南大学超微结构与超快过程研究所成立,没有热烈的剪彩,没有隆重的揭牌,在南校区一幢教学楼里,世界上首台可以同时进行飞秒时间分辨、三维自旋分辨、超高能量动量分辨的光电子能谱表面分析系统运转了,十几名科研人员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这个科研团队的成员大多有在海外著名大学留学多年的经历,何军便是其中之一。如今这座楼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双超楼”,何军和他所在的科研团队也被称为双超楼里的“超人”。

何军,吉林大学理学学士、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博士。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9年回国,晋升为中南大学教授,2010年聘为中南大学升华学者,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结束了近10年国外“漂泊”的日子,何军决定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2012年4月,何军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何军有两个心愿:一是建设一流的实验室;二是获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田庆华:勇于担当

80后,写微博,且有不少粉丝,此次提拔的6名年轻人中,田庆华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他感慨: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作为年轻干部,不仅必须担当,而且要勇于担当。

2000年进入中南大学就读冶金工程专业;2004年免试攻读有色金属冶金硕士学位。2006年提前攻读有色金属冶金博士学位,2009年博士毕业。田庆华的大学生活是丰富的:当过“官”,先后担任了学院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副主席、省学联执行主席、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经过“商”,推销过报纸、电话卡甚至化妆品;从过“媒”,在校内外媒体发表新闻300余篇;创过“业”,组建“企业”营销科技产品桔子油获得全国创业竞赛优秀团队奖……

2007年留校任教后,承担了《资源循环学》等3门本科课程,指导学生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和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创新性实验等计划支持。田庆华曾与博士导师郭学益教授一起,带领冶金学科近20名研究生组建党员服务团,深入湖南、广西等地开展科技服务。在校团委和冶金学院支持下,他执笔以“中南大学赴永兴党员科技服务团”名义给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同志写信并提出建议,刘延东高度评价服务团“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技支持,方向对,效果好,所提建议很有针对性。”

留校五年来,田庆华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12项重要科技计划项目,以第一作者申请发明专利14项,发表论文21篇,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7项省级以上奖励。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