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师雅安为人民:湘雅二医院医疗队赴川抗震救灾纪实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0日 作者:王玉林 王建新
2013年4月20日 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境内发生里氏7.0级地震,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川蜀大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4月29日—5月8日,湘雅二医院医疗队“挥师雅安”,赴震区开展医疗救援,又一次用行动展现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实力和风采,诠释了二院人的担当大义和无疆大爱。
集结,向着千里之外
时间回到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4点30分,湘雅二医院科教楼10楼会议室聚集了来自各科室的专家,个个像即将出征的战士那样,紧张、激动,而又朝气蓬勃。
在此之前,他们有的正在病房值班,有的正与家人共度周末,有的正在手术台上,有的正在接诊病人……但此刻,他们因为千里之外的四川雅安聚集到了一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到灾区去,到前线去,尽快!
下午2时许,医院接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卫生厅以及中南大学的指令,要求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和专家队。2个小时的时间,专家队组建完毕,医疗队集结待命,绷带、药品、手套等各类物资也调集到位。
医疗队29人,专家队26人,分别来自胸心外科、肾内科、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儿科、院感以及护理等专业,所有专家组成员和大部分医疗队员都为副高以上职称者。
一天、两天……队员们在认真完成日常医疗工作的同时,密切关注灾区一线的情况,焦急地等待着祖国和人民的召唤。
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终于,一个星期后的4月27日下午2时医院再次接到上级紧急通知:国家卫计委要求湖南立即派一支专家医疗队赶赴四川雅安接替第一批国家专家医疗队,接力国家专家医疗队工作,省厅决定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组队。
消息传开后,队员们争先恐后地向医院申请派往一线,医院只能根据上级要求的专业进行调配,最终选出11位队员组成的专家医疗队。这支队伍全都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有的曾参与过汶川地震救援工作,有的刚完成“卫勤使命-2013”大型军地联合海上救护演练回到医院。而汶川地震发生后,医院收治四川伤病员的“爱心病房”主任、现医务部主任肖涛担任医疗队队长;5年前,曾赴汶川地震重灾区开展救援工作的护理部副主任赵丽萍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
4月28日,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湘雅医学院院长陶立坚教授来到医院,代表高文兵书记、张尧学校长及全校师生看望医疗队员,并勉励大家在国家有难之时,冲锋在前,无私奉献,通过抗震救灾的锤炼提升队伍素质。
4月29日一早,医疗队出发,陶立坚副书记及省卫生厅医政处高纪平处长、中南大学医管处陈翔处长、湘雅二医院院领导周智广、周胜华、薛志敏、陈晋东以及负责同志到机场为队员们送行。
“希望我们的医疗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优质的服务态度、一流的技术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救援任务。” 在送别医疗队员时,院党委周智广书记对全体队员说。
上午9点,队员们乘长沙飞往成都的航班,向雅安进发。
挺进,驻守震中腹地
29日下午2时许,医疗队员抵达雅安,草草吃罢午饭,即在国家卫计委医政司高新强副处长的带领下,在雅安市人民医院与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疗队进行工作交接,随即专家们进入各专科查看伤病员。“呼之即来,来之能战”,医疗队雷厉风行的作风给当地医院和患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专家们起了个早,全面开展工作:普外科李铁钢教授一一查看病人,并就几例疑难病例给出详细的指导意见;吕友堤、刘文亮副教授就重症监护室一例耐加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进行会诊;薄涛副教授为重症患儿的诊疗方案提出建议的同时,介绍了国内外新生儿疾病诊治方面的最新进展,医院感染控制中心童德军主任和护理部赵丽萍副主任从改善科室布局、加强用药、喂奶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指导建议;贺志飚、黄威副教授在急诊科忙着抢救一个又一个紧急转运过来的外伤病人;肖涛教授为几例因为地震被推迟了住院的病人组织术前讨论,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张永红教授就目前的热点问题H7N9的防治和感染科同事进行了探讨;戴茹萍副教授站在手术台前,为全麻手术助阵把关。所有专家都站在国家专家医疗队的高度,积极主动投入到灾区伤病员救治和当地医院疑难重症病人诊治工作中,将湘雅精神发扬光大。
正当大家为第二天的手术、麻醉、查房进行工作准备时,30日晚上,高新强副处长宣布了一项紧急部署,要求医疗队赴震中芦山县人民医院开展工作。尽管这一行程安排来得如此突然,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达成了默契:赶赴赈灾一线——芦山。因为“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是我们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战场。”
5月1日,医疗队员们冒着余震塌方的危险,经过1个多小时的颠簸,抵达震中芦山县人民医院,成为首支进入重灾区的国家医疗专家队。由于芦山县人民医院老门诊楼、住院楼均在这次地震中损坏严重,医疗队只能在简易的救灾帐篷里接诊。
进入重灾区第一天,医疗队就接诊了一位余震中受重伤的老年患者,医疗队员仅用了45分钟的时间,就为这位严重颅脑外伤的患者进行了伤口处置,为顺利的把患者送到上级医院治疗争取了时间。5月3日,首次在震后灾区诊断了手足口病,为灾后防疫拉响了警报。
据不完全统计,医疗队在震中芦山县人民医院的七天里,共接诊了700多位患者,其中伤员300多人次,尤其是在一些危重病人的救治方面,发挥了积极指导作用。
携手,致力灾后发展
随着地震伤病员的逐渐康复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震区各行各业又开始谋划灾后的重建与发展,医疗卫生行业也不例外。
湘雅二医院医疗队所到的雅安市人民医院、芦山县人民医院院领导,在希望医疗队就伤病员救治提供援助的同时,更希望通过这一难得的机会,听听国家队的专家们关于医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共同探讨今后发展与合作。
雅安市人民医院震前正在筹备三级甲等医院的等级复核,而突如其来的地震把原来的工作部署完全打断了,听说湘雅二医院在等级复核中颇受好评,该院邱雄院长的盛邀专家们到医院进行专题讲座。5月6日下午,医疗队医院评审专家及部分临床、职能科室负责人到该院,与院领导及部分中层干部分享了三甲复核的经验与体会。
在完成医疗任务之余,队员们为两家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了10余场次的讲课和讲座,受到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交流,一直是两院所关注的重点,但由于震后医疗任务繁重,交流时间不得不一推再推,直到医疗队临行前。
5月7日上午,医疗队全体成员与雅安市人民医院院领导就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座谈,队员们结合在该院的所见所闻,分享了学科建设的体会与心得。不及歇息,队员们又驱车1个多小时赶到芦山县人民医院,在临时搭建的集装箱里,与芦山县人民医院全体院领导举行学科建设座谈会,为该院今后发展建言献策。
在交流中,雅安市人民医院、芦山县人民医院纷纷表达了进行长期合作的强烈愿望,并就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定期指导等多种方式的帮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希望今后他们能派人员到这里来学习,我们也可以再派专家去进行指导,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与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在听说两家医院的合作意愿后,周胜华院长表示。亲历汶川地震一线抗震救灾工作的他,对震区人民重建家园、渴望发展的愿望深有体会。
赞誉,彰显湘雅担当
“学校、医院都非常重视我们这次行动,在一线的日子,虽然紧张劳累,但时刻感受着来自后方的关注与关爱,让我们非常感动,也提醒着我们肩负的光荣使命,激励我们奋勇当先、无私奉献。”张永红教授说。
在灾区,队员们除了开展医疗救援,同时也尽力帮助灾区同胞,有的把雨鞋送给了老大爷,有的把随身携带的食品给了困难的群众,有的还联系了几家贫困的村民,打算回到长沙后准备一些衣服及学习用品邮寄过去,都希望能为灾区人民献上更多的爱心。
“在震区的工作不仅使队员战斗力得到的提升,同时,震区有序的救援与重建局面,人们表现出来的无疆大爱和无私奉献,使队员们精神受到洗礼。”医疗队长肖涛教授表示。
最年轻的队员戴茹萍副教授说,这九天的经历,使自己深受教育,特别是被共产党员们身先士卒、勇挑重担的精神所鼓舞。正因为如此,他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正如4月29日晚,医疗队临床党支部第一次支部大会的主题——“精诚团结、不辱使命”所昭示的那样,通过9天的抗震救灾,“南湘雅”的担当又一次像5年前那样,印在了川蜀人们心中,倍受赞誉和传诵。
5月1日,四川省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在看望节日期间奋战在救助伤员第一线的医务人员时,专程找到医疗队队长肖涛,通过肖队长转达了四川人民对医疗专家们无私帮助震区群众的敬意,充分肯定了专家队给芦山县人民医院所提供的技术支撑与精神支柱,给芦山人民的健康提供的有力保障。
在完成抗震救灾工作之际,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赞赏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务人员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兄弟情谊,他代表四川全省人民和医务人员对中南大学、对湖南人民表示感谢,并赠送了“情系灾区、奉献爱心”的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