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南”建设的八个优化
来源:信息与网络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31日 作者:胡超
本网讯:信息与网络中心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学校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了“数字中南”建设的八个“优化”。
一、优化服务架构,明确工作职责,健全信息化建设队伍。为紧密联系各二级单位,及时了解师生信息化需求,信息与网络中心牵头组建了由二级单位信息化工作分管领导、信息网络员和信息与网络中心人员组成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明确工作职责,优化服务架构,共同推进“数字中南”建设。新的架构刚刚成立,就联合解决了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平台建设的技术问题,显著提升了该平台的访问速度和运行稳定性。
二、优化建设机制,实现共建共享,提升信息化建设效益。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效益,实现信息系统共建共享,信息与网络中心优化信息化建设机制,充分调动用户参与积极性,群策群力开展“数字中南”建设。在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建设机制下,“校园一卡通”升级改造工程在短短的一个半月内就基本实现了新老系统的平稳过渡,公文协同工作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顺利推进,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三、优化服务平台,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信息技术服务响应速度。为进一步贴近用户,提高服务响应速度,信息与网络中心推出了统一服务平台,整合了原有信息系统服务平台、核心网运行维护平台及学生网络故障受理平台,规范了服务行为,统一了服务流程。师生拨打统一服务电话88876112,就可以进行信息系统、校园卡、核心网及智慧网、语音电话等信息、网络和通信业务相关问题咨询或故障申告。
四、优化网络布线,规范管线管理,消除网络线路安全隐患。针对湘雅老校区教学区布线“杂、乱、差”的情况,信息与网络中心联合校内相关单位和各通信运营商于7月开始进行全面改造整治,网络、通信、有线电视及视频监控等线路全部由架空线改为地下管线,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安全性,消除了消防安全隐患。
五、优化网络覆盖,建设无线网络,强化网络环境基础保障。无线网是有线网络的重要补充,“数字中南”无线网已于2013年7月初开始试运行,实现了除湘雅老校区外全部教学校区的覆盖,提升了师生信息化体验。在今年迎新期间,“数字中南”无线网不仅实现了迎新系统网络接入,保障了迎新工作的圆满完成,也为现场师生提供了高速无线接入服务。
六、优化网站环境,规范网站建设,解决二级单位“后顾之忧”。网站是在互联网上开展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信息与网络中心搭建了网站群平台和虚拟服务器群,为二级单位提供信息技术和软硬件和网络资源支持,有效解决了他们信息化建设的“后顾之忧”。目前已有本科生院、后勤集团、体育课部等13个二级单位的网站迁移至学校站群平台,人事、财务、教学、资产等近50个信息系统使用学校虚拟化服务器。
七、优化资源管理,提升用户体验,创新高性能计算服务模式。为让高性能计算(HPC)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信息与网络中心通过实现计算资源动态按需分配,制定阶梯计费策略,推行用户自助注册,提供安全身份认证以及全方位监控等方式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资源管理,提升了用户体验。中心推出的HPC托管服务,解决了二级单位现有小规模HPC设施缺少专业机房环境和专业技术人员问题,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中心通过有计划地开展HPC专业应用领域培训,帮助科研人员学习HPC平台的使用方法,掌握操作技巧,了解HPC在各自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科研动态。中心还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HPC认知学习服务。
八、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服务能力,保障多媒体教学顺利进行。遍布在全校的367间多媒体教室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地,信息与网络中心不仅在每间多媒体教室都公布了联系电话和监督电话,为教师提供现场服务,还经常组织全体电教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增强他们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校视频课程质量,中心还新建了一套五机位全高清自动录播系统,为教师提供高清教学视频制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