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思政第一课:“感动中国”,五年同行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6日 作者:陈祯,王海南,唐静
本网讯: 2月24日,开学第一天。尽管室外细雨霏霏,微冷,但在教室里,寒意很快就被随之而来的感动所融化。
“党和国家需要我,血一天一天慢慢流,我就一天一天慢慢流。”在新校区C座209教室,来自应化专业1203、1204班的同学们,正在观看2014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被短片中的主人公“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深深感动着。
看完黄老的事迹,郑智勇同学说,“黄老为中国的海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让人感到敬佩。他的一生,确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第一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老师以这样的一种形式开场,让郑智勇惊喜。对任课老师万雪飞而言,首次尝试将“感动中国”视频与课程结合,更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生动感人的形式,打动学生心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不会因为自己买不起iPad和iPhone而感到伤感,而为自己精神上的高尚感到满足。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自2002年起举行的年度大型评选活动。它以每年从各行各业中评选出来的十位先进人物为主体,积聚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以心灵的感动影响中国。2010年初,校党委书记高文兵倡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素材引入课堂,并作为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学校希望通过课堂观看“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课后交互讨论、提交书面报告等多种方式,让广大学子触动情感、纯净心灵,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今年已是“感动中国”进课堂的第五年。除2月24日上午三四节课同步进行的4场“感动中国”思政第一课外,这堂课还将在全校大二年级的思政课中以同种形式出现。党委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安排好开学这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当日下午,校党委书记高文兵也走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观看了“感动中国”视频,与同学们一起感受十位先进人物所带来的心灵的震撼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