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尧学校长到文学院调研
来源:文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1日 作者:刘新少
本网讯: 3月18日下午,张尧学校长来到文学院调研,就文学院发展及校内改革等相关方面内容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和看法。文学院党政班子成员、老、中、青教师代表30余人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当你想把某些东西推向国际的时候,你自己首先必须是国际性的,否则你写的东西就没人看。”在座谈开始阶段,有教师代表提到希望学校能整合人文学科的力量进行集群式研究,以提升我校人文学科发展潜力和打造相对优势,比如集中各文科学院力量进行中文学术著作的外译工作,等等。张校长表示学校有责任加快学校人文学科的发展,但一定要把准脉、使对劲。中国目前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范式和思维模式与国际上的相应研究既有很大不同,而且在研究水平和能力上也尚有相当远的一段差距,把中文著作翻译成外文之后,它还是不是外国人愿意看或看得懂的东西就更难说了。事实上我们已有过这样的教训,国家为一个外译项目投入了巨额经费,结果外国人根本不看。当我们想把某个项目推向国际化的时候,我们首先必须考虑自己是不是具备了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否则外国人根本就不会看。
“文科学院需要加强实证研究,发展文科恰恰更需要理工科思维。”座谈中,有教师代表提出文学院虽然有自己的学科发展特色和知名度,但受学科的局限,一定程度上缺少造血功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要继续保持这种特色和优势还需要学校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希望更多地用文科的办法来管理和引导文科学院的发展。张校长表示文学院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特色,为学校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例如网络文学、百家讲坛以及阎真教授的小说等。但在如何进一步特色发展上,是否应注意加强实证研究?注重理性和逻辑是典型的理工科思维,而发展文科可能也需要这种理工科思维。在这方面,学校刚成立不久的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它非常注重实证研究,占有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因而也蕴藏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学生着想,首先是塑造学生的灵魂与价值,让他们在正能量的环境中浸泡,在大学四年留下美好的记忆。其次才是提升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当一名长期做学生工作的教师代表提到文学院学生工作的特色及下一步学生工作设想时,张校长首先肯定了学院学生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学生工作的出发点是为学生着想,为他们服好务,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突出特色,严格管理又要分不同梯级,由严到宽,最终要达到使学生从高三毕业进校时什么都需要管变成大四毕业时什么都不用管的理想状态。
“与其增加学院的科研经费,不如提高学院教师的整体待遇,使教师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在回答教师代表提出的关于文科科研经费支持及导师指导研究生工作量补贴方面的有关疑问时,张校长问道:“增加个别学院或教师的科研经费和提高学院教师的整体待遇你们愿意选择哪个呢?我认为还是提高学校或学院教师的整体待遇好,增加的经费很难落到多数教师的身上,而提高整体待遇可以惠及到每个人,我们要尽量确保每个教师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座谈过程中,教师代表们对学校在教学、人事、科研、管理、分配等方面所推行的改革表示欢迎和拥护,有的老师说,近几年教师们的待遇大大的提高了,增强了生活的品质。座谈期间,文学院欧阳友权院长和肖来荣书记还就学院教学、科研方面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就如何加强文学院与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结合方面谈了看法和设想,认为在以村落文化研究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村落文化的数字化保存和传播、品牌的打造以及网络文学元素的发掘等方面,文学院各学科都能与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找到很好的结合点。张校长对此表示赞同,并希望文学院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村落文化研究中去。
座谈会上,张校长认真聆听每位的发言并做出回答,原定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会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整个座谈会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张校长直率的表达、敏锐的分析令参会人员既感到亲切温暖又深受启发。座谈结束时,张校长勉励大家在互联网时代以更加出色的文化传播和文学创作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并对文学院的发展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