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廖厂长”与中南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6日 作者:赵晨鸣 唐瑭

 本网讯 (通讯员:赵晨鸣 唐瑭) 9月,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自己的微信公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只有廖厂长例外》,引发了寻找25年前“廖厂长”的 热潮。寻来寻去,居然寻出了一段中南渊源。

“廖厂长”是谁?

 25年前的春天,复旦大学的吴晓波和几个同学萌发了去中国南部考察的想法,组建了考察队,但却因经费不够一筹莫展。一天,他们意外收到一位娄底企业的厂长来信,说愿意出资7000元赞助。几人欣喜之余,在南行中专门拜访了廖厂长,却意外地发现慷慨解囊资助他们的人,只经营着一家小厂子,每月拿着200多元的工资。在问及对他们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廖厂长只是说把调查报告给他看一看就可以了。20多年后,看遍众多企业家、事业有成的吴晓波仍然对那位慷慨予以支持的厂长心怀感激、久难忘记,写下了这篇《只有廖厂长例外》的博文。

 2014年10月25日,在网络、媒体以及热心人的多方努力之下,吴晓波终于见到了廖厂长。这段跨越了25年的情结终于解开,同时在更多有理想的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尽自己的力伸手帮一把处在困难中年青一代,让他们更好地走自己的路,也让社会更好地发展。”面对这么大的光环,廖厂长平静地说。但是,在“寻找廖厂长”热潮背后,廖厂长不求回报、无私帮助青年人的行为却是感染了很多人,更引发人们对现实世界“理想之光”的怀念与呼唤。

 那么,这位“廖厂长”是何许人呢?为什么又与中南扯上了关系呢?——“廖厂长”,原名廖群洪,湖南娄底涟源市人,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之一),和三一集团老总梁稳根是同学,也是挚友,现在从事矿业开发。

校园回响: 守护理想的“廖厂长”

 “有一种无形的感召人心的力量。”资生院大二的戴同学如此形容廖厂长,钦佩之情溢于言表,“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多做一些这样有意义的事,以廖厂长为榜样。”

 “除了敬佩,还有自豪和感动。”外语院的两名同学一听说是校友,立刻觉得“廖厂长”三个字变得亲切起来。其中一位王同学说:“廖厂长不是不求回报,只不过他求的不是回报自我,而是回报母校、回报社会,最可贵的是,他并不是刻意这样做的。”

 对于廖厂长帮助几个年轻人这件事,材料院的崔同学有着自己的看法:“廖厂长是在帮助几个有梦想的年轻人,我们大学生其实很需要这种支持。现在社会上的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还是扶贫,较少关注青年的发展。所以廖厂长的这一善举就有了更特别的意义,给了几个有想法、有行动的大学生希望。”对这一点,商学院的徐同学深有体会:“没有资金方面的支持,有的项目确实很难开展下去。”他觉得廖厂长给予了后辈们一种肯定和信任,虽然素昧平生,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却是斩不断的。廖厂长所做的,是守护和帮助了年轻人的青春梦想。

温暖中南:从“廖厂长”到吴晓波

 “都过了20多年了,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不会把这种事一直放在心上。但吴晓波却提到廖厂长是在自己见过那么多成功的商人后铭记最深的一个。他当年慷慨解囊、扶持青年的行为一直被吴晓波铭记在心里,并愿意在20多年后重新寻找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化工院李同学这样看待寻找“廖厂长”事件。这也是许多中南学子在被廖厂长事迹感动、并以为荣的同时,倍感温暖的情节。

 “虽然廖厂长当年并没有想到回报,但在20多年后,还在被自己帮助的人寻找,肯定会有一种幸福感。”文学院的曾同学在谈到寻找“廖厂长”事件时这样说,“这种幸福感也能促使、推动那些做好事的人帮助更多的人。”采访中许多同学认为,吴晓波这种“寻找帮助我的人”的心态和行为都是值得关注和倡导的。有时候良好的反馈是催生更多正能量的动力。

一次网络热潮中的“众里寻他”,一份迟来的感谢,许多年后,或许人们会忘记吴晓波,也会忘记廖厂长,但不会忘记那张陈旧的汇款单上写着的:致理想,致青春!

 帮助与受助,不计回报与感恩,是相互胶着的两面,只有彼此友好,才可能有现在温暖的中南,温暖的中国。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