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联合开办“汤飞凡菁英班”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4日 作者:龚燕飞
本网讯:5月12日上午,中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联合开办“汤飞凡菁英班”的签约仪式在湘雅新校区举行。这是我校贯彻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依托中南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和优质生源以及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学科优势,发挥行业特色人才培养优势,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的一大举措。
签约仪式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夏昆主持。胡岳华副校长代表中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陈新文签署了协议。
签约仪式上,夏昆院长首先对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武汉病毒研究所做了详细的介绍,胡岳华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唐宏副所长分别表达了对这次合作的高度重视,并对生科学子提出期望,期望生科学子能够不负“汤飞凡”这个招牌,努力进取,为我国科学研究,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拥有全国首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遗传学国家重点学科、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具有突出医学背景和遗传学特色的研究型学院,学院以实施精英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目标。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面向国家人口与健康、国家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以病毒学基础研究、生物安全研究平台、病毒资源保藏、病原微生物分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优势地位,在我国病毒学基础研究、新生和重要病毒的防御、病毒学高级人才培养中发挥核心和引领作用。经双方友好协商,联合开办“汤飞凡菁英班”。此班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微生物学、病毒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等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热爱生命科学研究,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出众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拔尖本科人才。
参加仪式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与学位部处长赵晓光,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主任杜永成,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常务副院长何庆南,中南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邬力祥、付刚华,本科生院培养管理办主任刘铁雄,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邓超纲等。
背景材料:
汤飞凡简介:汤飞凡,“衣原体之父”,医学微生物学家。1897年7月23日出生于湖南醴陵汤家坪。1921年毕业于长沙湘雅医学院,获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曾经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1955年他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中国人。他对中国的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胜利后两次重建中国最早的生物制品机构——中央防疫处,并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抗生素生产研究机构和第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他生产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并将沙眼发病率从将近95%降至不到10%。抗战结束后,生产出中国自己的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主持组建了中国最早的生物制品质量管理机构——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成功遏制1950年华北鼠疫大流行,研制出中国的黄热病疫苗。他领导选定的牛痘“天体毒种”和由他建立的乙醚杀灭杂菌的方法,能在简单条件下制造大量优质牛痘疫苗,为我国提前消灭天花奠定了基础。1961年,采用其研究的方法,中国成功消灭天花病毒,比世界早了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