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聘任瑶族长鼓研究会校外导师 长鼓工作坊成立
来源:校团委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9日 作者:郑学梅 宁成明
本网讯 12月13日上午,我校瑶族长鼓研究会校外导师聘任仪式暨长鼓工作坊成立仪式在新校区艺术楼举行。校团委副书记王超、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李育,建艺院副教授徐鸣以及瑶族长鼓研究会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工作坊成立仪式。
瑶族长鼓研究会指导老师徐鸣副教授宣布我校瑶族长鼓研究会正式成立,并简要介绍了研究会的特色活动瑶族长鼓工作坊及相关调研项目的基本情况,同时发出邀请,希望更多热爱瑶族文化的同学们参与到调研项目中来。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瑶族长鼓,徐鸣副教授带领研究团队通过文本调研及永州江华地区两个多月的实地深入调研,走访多地,与手工长鼓制作人和长鼓舞者建立了良好而密切的联系。此次有幸请到长鼓古法制作传承人盘上科老师及其嫡传弟子盘仕亲临,为学生们讲解演示瑶族古法制鼓的过程,普及长鼓知识。校团委王超副书记为盘老先生颁发聘书,聘请他为瑶族长鼓研究会校外导师。
盘老先生对我校一直以来关注江华民俗文化尤其是对长鼓舞文化传承的支持与保护表示感谢,并详实而生动地介绍了瑶族长鼓制作文化。从古时长鼓的渊源到它如今的表演形式,盘老先生娓娓道来,并强调了长鼓在瑶族人心中的特殊地位:平时置于神坛上,祭祀时才会被“请”下来。他表示,正是出于这种敬重,传统长鼓的制作才要经过选材、备料、粗胚、成型等十几道工序,极为考究。为方便同学们理解,盘老现场拿出了长鼓半成品,从“蒙皮”这一步骤开始为同学们演示了长鼓的部分制作流程。盘老先生旁征博引地讲解和熟练的制鼓手艺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徐鸣副教授对江华瑶族长鼓舞的文化溯源、历史演变、长鼓舞道具分析、长鼓舞服饰以及江华瑶族建筑形态和继承发展等6大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随着瑶族文化的推广,长鼓开始走出寨子步入现代,集体长鼓舞孕育而生,现代制鼓工艺也开始发展。舞者手中的长鼓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相继更迭,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长鼓的制作是坚持古法还是拥抱机械,我们暂无定论,但是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长鼓的制作工艺都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盘上科老师与盘仕老师依然潜心制鼓,改进制鼓技法,坚定地守护江华瑶族长鼓制作这项宝贵的传世技艺。学校一直积极推动江华瑶族长鼓文化的多渠道保护和传承,今年11月江华瑶族长鼓舞传承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项目,学校全面启动了瑶族长鼓舞传承与保护项目。在瑶族人的观念里,长鼓不仅是瑶族人民纪念先祖盘王的礼器,更是瑶族人民的精神象征和身份象征,成立瑶族长鼓研究会是建设瑶族长鼓舞传承基地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