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何创新,都有为院士为你“支招”
来源:物理与电子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8日 作者:邬永嘉 吕治东 王益墨
本网讯 12月1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磁学与磁性材料学家都有为教授出席我校承办的第十一届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论坛,并受邀在物理楼116为师生们做了题为“创新是科学的灵魂”的报告,向大家阐述了什么是创新、如何开启创新思维、科学研究如何开展创新等问题。
“创新可以是一种思维、理论、成果或技术┉它普遍存在、横亘古今,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都有为院士在报告开篇便剖析人类历史重要拐点,从历史发展阶段更替的高度,阐述并强调创新对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如何开启创新思维?都有为院士结合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史蒂芬·霍金探索宇宙黑洞、下村修发现绿色荧光蛋白的前辈故事,说明兴趣和好奇心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都有为院士指出,青年人因为风华正茂、求知欲强、精力充沛,所以创新力最旺盛,历史证明,人类许多重要科技成果都出自青年科学家之手。他勉励青年研究者尤其是当代研究生们要不负韶光,积极探索创新。
都有为院士还结合高温超导氧化物材料的发明、C60的发现、量子力学的产生发展等科学史案例和自身科研体会,论述了“创新是科学的灵魂,科学因创新才有生命力”,并就研究生们如何在科学研究中开展创新、切实提升创新能力提出几点建议:一是独立思考,在传承的基础上敢于突破旧框架、旧观点,形成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尤其要注重基础领域的原始创新;二是要持之以恒,在不畏失败的积累中获求成功的突破;三是加强学科交叉、文理相融,夯实创新沃土;四是用联想启迪智慧,点燃灵感火花;五是勤奋务实,厚积薄发。
“创新已引领着时代发展,一个企业、一个民族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都有为院士因此呼吁:研究生作为国家年轻的后备研究力量,更要具备敢为人先的科研魄力和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学校和社会也要为师生们的创新研究突破体制机制藩篱、营造宽松学术氛围,积极鼓励和引导青年们提升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为社会进步贡献积极力量。
都有为院士的报告博得现场掌声阵阵。在场很多研究生聆听报告后表示,都有为院士的报告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于一体,案例丰富生动,讲解深入浅出,听后让人深受启发。自己在今后的科研中,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弘扬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书写不负时代的青春篇章。
【人物简介】
都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磁学与磁性材料学家,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任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曾任南京大学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5攀登预选计划“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等职。
长期从事磁学和磁性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开展了磁性、磁输运性质的研究,培养的研究生中有2名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他与科研组的师生共发表SCI论文800余篇,被SCI论文引用逾万次,获国家发明专利22项,编著(含合编)书十本。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苏省科技一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等;并获2007年度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