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沈璐教授、唐北沙教授团队发表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重要临床研究成果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7日 作者:田芸 周路
本网讯 9月23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沈璐教授、唐北沙教授团队在BMJ旗下期刊《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与精神病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以论著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NOTCH2NLC基因相关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临床特征”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目前国际上最大的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队列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并提出了NIID新的疾病分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博士后、老年病科主治医师田芸,神经内科博士周路为共同第一作者;沈璐教授和唐北沙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唯一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单位。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是一种以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内嗜酸性透明包涵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被误诊和漏诊,也缺乏大型队列研究结果。2019年,沈璐教授和唐北沙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揭示了NOTCH2NLC基因重复扩增与NIID的发病机制相关,并于同年牵头成立了“中国NIID协同创新联盟”。该联盟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指导下,包括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天坛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脑科医院等60余家医院共同参与,先后完成了247例NOTCH2NLC基因突变相关NIID患者的分子及病理诊断,这也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报道的最大的NIID临床队列。
该研究共纳入149例散发及98例家系NIID病例,首次提出根据首发症状和主要症状,NIID可分为认知障碍、运动障碍、发作性症状和肌无力4个临床亚型;临床(42.7%)和亚临床(50.0%)周围神经病变在NIID中常见;典型DWI绸带征更多见于认知障碍和发作性症状型等临床特征。此外,该病有显著的遗传早现现象,GGC重复次数与发病年龄呈明显负相关,但重复次数在代间传递时相对稳定。该研究提出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并不少见,目前我国超过95%的NIID与NOTCH2NLC基因GGC重复扩展突变相关,鉴于其高度的临床异质性和极高的漏诊率,疑似病例应尽早开展基因筛查。NOTCH2NLC相关NIID大型临床队列研究结果的发表对于以神经科、老年科、全科等相关专科为主的临床医师重新认识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这一“网红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沈璐教授、唐北沙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认知障碍、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病与遗传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系统建立了集临床诊治、随访,涵盖影像组、基因组及代谢组等综合信息的认知障碍疾病临床数据库及分子分型体系;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中国家族性认知障碍的遗传学及临床特点;率先克隆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致病基因-NOTCH2NLC;首次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新的易感基因-ECE2;创新性揭示“骨-脑轴”信息传递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调控;牵头研发包括基因诊断芯片和血清学自身抗体试剂盒等的系列痴呆与认知障碍早期诊断试剂盒,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