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王晓艳团队研究揭示炎症性肠病病因学机制

来源:湘雅三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1日 作者:聂凯 唐岸柳

本网讯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王晓艳教授联合天津医科大李俊教授、温州医科大宋伟宏教授以共同通讯作者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一个自身免疫多效性SNP通过ZBTB3介导的染色质成环调节IRF5可变启动子的启用》(An autoimmune pleiotropic SNP modulates IRF5 alternative promoter usage through ZBTB3-mediated chromatin looping),该文很快被免疫领域顶刊之一《自然综述-风湿病学》(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作为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报道,认为该研究可能对炎症性肠病(IBD)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重要价值。

《自然综述-风湿病学》对该文研究成果报道

迄今为止,已有240余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被发现与炎症性肠病发病风险相关,而许多疾病风险相关SNP位于非编码区域,确定这些非编码区SNP相关的致病机制是疾病研究的重要挑战。此前已有研究报道rs4728142(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和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它可能在体外影响转录因子结合DNA功能元件,然而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

王晓艳教授等人的研究聚焦亚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多效性SNP rs4728142通过锌指蛋白(ZBTB3)介导的染色质成环调节促炎转录因子IRF5可变启动子的选择。该项研究通过对12个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的数据分析筛选出了排名第一的位点rs4728142,发现其与包括UC在内的至少6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rs4728142位于促炎性转录因子IRF5基因的上游3-5kb,主要通过局部“增强子劫持样”机制调节IRF5可变启动子的选择,而ZBTB3介导IRF5在染色质rs4728142位点形成位点特异性染色质环。在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rs4728142-A等位基因存在时,可与ZBTB3结合,从而调控IRF5诱导自身免疫相关的基因的上调,导致M1巨噬细胞极化。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UC等自身免疫疾病风险位点通过ZBTB3调控炎症下免疫细胞的染色质三维结构重塑的机制,为未来UC等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实验证据。

(一审:于涛 二审:韩艳 三审:王建湘)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