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完成首例超早早产儿合并短肠综合征患儿的输液港植入手术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5日 作者:张梓洁 廖和平
本网讯 4月4日,在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下,湘雅医院成功完成了首例超早早产儿合并短肠综合征患儿的输液港植入手术。手术由老年外科吴畏教授团队、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张京慧教授团队、放射介入科彭畅立医师、麻醉科侯新冉医师以及新生儿科曹传顶医生共同完成。
该患儿为孕26+2周的超早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610克。由于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在湘雅医院接受了小肠广泛切除手术,术后仅剩小肠20余厘米,即所谓的超短肠综合征。患儿在湘雅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长达220天,目前出生已超过7个月,体重为3.99千克。由于短肠综合征,患儿需要长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此前,患儿已接受过5次PICC置管,但由于血管条件极差、导管送入困难等问题,患儿面临无管可置的困境。湘雅医院血管通路MDT团队接诊后,决定在全麻下为患儿实施经颈内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并在术中利用DSA进行精准定位导管尖端位置。术中MDT团队发现患儿右侧颈内静脉穿刺难度大,导丝送入困难,遂改为经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最终,在MDT团队的精细操作下,成功将4.8F(1F约等于0.33毫米)的静脉导管经左侧颈内静脉精准推送至最佳位置。
主刀医生张志鹏医师表示,这是团队迄今为止置入输液港的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患儿,手术难点在于患儿体型较小、血管纤细,需要丰富的血管穿刺经验,并且需要配合DSA实时监测,以确保导管尖端精准定位于上腔静脉中下三分之一。
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为患儿建立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及感染的风险,为后续肠外营养治疗创造了条件。目前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已经在使用输液港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静脉治疗专科护理组长张京慧副主任介绍,输液港留置时间长,可实现“一针治疗”,维护周期长达28天,极大提升了短肠综合征患儿的生活质量。
据悉,湘雅医院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团队成立于2007年,并于2008年成立了以护理为主导的MDT血管通路管理团队,处理过多起疑难、复杂、危急重症患者的静脉置管术。该手术的成功,在超早早产儿复杂静脉通路管理领域中,为我国短肠综合征患儿的长期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一审:周小艳 二审:邓皓迪 三审:李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