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湘雅二医院周胜华团队成功开展国内首例压力脉冲导管消融持续性房颤临床试验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3日 作者:刘振江

本网讯 7月1日,一个带有房颤“驱动电位”的三维心脏模型清晰呈现在湘雅二医院心脏介入中心手术室屏幕上,为手术医生“精准领航”。李旭平教授手持压力感知脉冲消融导管,仅用11分钟,就为持续多年心房颤动的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这标志着湘雅二医院周胜华教授团队开展的国内首例压力脉冲导管消融持续性房颤临床试验取得成功。

李旭平教授进行该项手术

据悉,2022年,团队就在国际上首次开展压力感知脉冲导管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并联合国产医疗设备研发厂家惠泰医疗积极探索研发工作,开发了全球首个三维脉冲消融整体解决方案,包含AForcePlus™导管、Pulstamper™导管、心脏脉冲电场消融仪及配套三维标测系统。

该系统将压力感知与磁电定位的完美融合,实现了“心脏脉冲电场消融仪-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的智能实时交互,手术中导管空间定位及腔内心电信号全程清晰可见。2024年12月,此套系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之一。

相较于冷冻或射频能量消融等传统房颤治疗方式,脉冲电场消融技术具备时间短、痛苦小、耐受性好等优势。通过施加高压电场,在局部心肌细胞膜上形成纳米级穿孔,既可实现精准治疗,且不需要依赖导管贴靠力便能造成广泛的心肌损伤。临床试验数据显示,采用脉冲消融技术后,一台房颤手术的平均放电时间可从数小时降低为至7分钟,且术中患者不适感可大幅降低;12个月随访完成成功率高达83%,且在161名受试者中,未发生一例与器械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脉冲消融损伤范围依赖于电极-组织的耦合状态,压力感知功能为此提供了有效、直观的参考。”国内知名电生理专家刘启明教授指出,这一创新确保了消融有效性,降低了复发风险。同时,临床研究表明,心脏介入医生掌握脉冲消融技术的速度明显快于传统射频消融技术,这对技术推广普及意义重大。

刘启明教授(左),周胜华教授(右)

房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我国患病人数众多,目前已突破1000万。若不及时控制和治疗,可能会诱发中风、心衰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与阵发性房颤不同,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心脏结构已发生改变,异常电信号分布更广泛复杂。精准性高、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的脉冲电场消融技术对于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整体诊疗水平、减轻社会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产脉冲消融技术向持续性房颤领域拓展,中国心血管创新医疗设备正在实现从‘技术输入’到‘创新输出’的战略转变”。周胜华教授说,“未来,脉冲消融技术可拓展至房速、房扑等复杂心律失常治疗领域。中国原创的“圈点结合式”脉冲消融技术将为全球心律失常患者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一审:王邦安 二审:邓皓迪 三审:李殷)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