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云校长在中南大学首届教职工代表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3年01月14日 作者:--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本次大会是中南大学组建以来召开的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大会将对我校全面实施“十五”发展规划,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报告的主题是: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机遇,振奋精神,深化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努力实现中南大学跨越式发展目标。
一、过去两年多来的工作回顾和基本经验
过去的两年多,在教育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推进实质性融合,不断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发展,办学质量和水平跃上了新台阶,为全面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校以来,我校发生了巨大变化:
综合办学实力大幅提升。获准试办研究生院,跻身国家“985工程”高水平大学创建行列,继“九五”“211工程”验收被专家满票评为“优秀”(全国15所高校之一)后,又顺利进入了“十五”“211工程”建设行列,国家经费支持力度居全国高校第11位;2001年综合排名全国高校第17,实现了在湘高校首次进入全国前20强。
单项指标有了质的飞跃,学校许多重要指标都进入了全国前15名,绝大部分指标在湖南省高校中遥遥领先,确立了龙头地位。国家重点学科17个,比合并前新增13个,位居全国高校第14;一级学科博士点由5个增加到10个,位居全国高校第16,二级学科博士点由46个增加到78个,位居全国高校第9,硕士点由1999年的103个增加到142个,位居全国高校第10,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由8个增加到11个,位居全国高校第18;
本专科生规模由并校前26000余人增加到31000余人,全国高校排名第6;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位居全国高校第9;生源质量大幅提高,2002年,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数大大超过计划数,抛档线普遍超出当地重点线20分左右;目前学校研究生规模突破了1万人,比合并前增加了7000余人;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获得教育部评估组一致好评,27项评估指标中25项“优秀”,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中期检查结论“优秀”,共有7篇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全国高校排名第8;科研进校经费2001年达到3.29亿元,位居全国高校第9位,2002年达到4亿元,比合并前增加近2个亿;两年多来,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11项,2项成果被评选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其中,2001年度获国家三大奖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7;在2001年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我校有多项指标居全国高校前20名,其中,SCIE、CSTPCD、CSPCITA依次为15位、8位、11位;
教师队伍中两院院士14人,居全国高校第6,其中工程院院士排名全国高校第2;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优秀人才59人,比合并前新增15人;
2002年学校财政总收入比合并前增长58.6%;2001年在职教职工人均工资、薪金比1999年增长79.5%,离退休人员收入人均比1999年增长56%;两年多来,完成基建投资达4.6亿元,其中国债4500万元,比合并前三年增长近4倍,完成基建项目40多个,新增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合并前的三所学校,仅仅依靠个体的积累与建设是不可能也不可想象达到现在的整体实力和水平;组建后的中南大学产生了强大的聚合效益,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这充分说明了国务院关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性,充分说明三校合并是抓住了历史机遇,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符合我校广大教职工根本利益。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生产力。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倍加珍惜这凝聚着几代人辛勤奋斗的成果。
当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首先,教育思想与观念滞后于当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趋势,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紧缺,教学体系、内容与方法以及教学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教风与学风中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不良倾向,教学质量有滑坡的苗头;其次,学科发展不平衡,人文社会科学实力较弱,基础研究中原始性创新少,应用与开发研究的成果转化率还有待提高,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不多;第三,师德建设亟需重视,现有人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中青年骨干培养和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梯队建设有待加强,博士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太低,仅为12.6%,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第四,在生活后勤方面,教师住房紧张的矛盾没有完全缓解,学生宿舍拥挤,校内基础设施欠帐太多,新校区建设还没有完全启动;第五,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忙闲不均现象严重,机关服务意识和水平都有待提高。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总结,深刻反思,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予以解决。
同志们,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由衷的感谢!向长期为学校建设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离退休老同志表示深深的敬意!向正在为实现学校宏伟发展目标而努力拼搏、不断进取的教职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
两年多的工作,加深了我们对怎样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认知,为我校今后抓质量、上水平、创一流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一)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搞好领导班子建设,这是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以领导班子建设为先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我们通过巩固“三讲”成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施“54321”凝聚工程,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纪律检查和群众监督作用,狠抓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我们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民主集中制,提高执行四个“服从”的自觉性,加强了班子建设。所有这些,保证了学校各项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保证了学校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发展求融合,以融合促发展,这是学校的根本出路。
我们始终把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发展来解决合并和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制定“十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团结和凝聚广大教职工,促进了融合,加快了发展。
我们从是否有利于学校发展来积极推进机关改革、院系调整,分批实施校机关处级、科级及以下干部的竞聘上岗工作,完成了29个二级学院的调整工作,统一了全校的财务管理,统一了全校的规章制度,统一了岗位津贴和离退休老同志生活补贴的发放标准,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为学校各项工作上台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抓质量、上水平、创品牌,这是搞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关键。
学科水平是体现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我们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以重大科研为纽带,以学科融合为契机,促进了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的良性互动,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富有特色的三级学科建设体系;我们加强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以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已任,保持了学科发展的活力,取得了众多标志性成果;我们逐步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为学科进一步发展理顺了关系,形成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以点带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我们以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各学科联合攻关和科研协同作战的力度,加强重大、重点科研项目、重大军工项目的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科技产业化进程,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我们坚持认真贯彻教育部4号文件精神,视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优化各种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教学质量的措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坚持满足最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这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两年多的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只有把最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使学校保持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两年多来,我们改造和完善了各校区基础设施,湘雅新校区?⑿1静慷喙δ芸平檀舐ァ⑻佬G酆鲜笛槁ヒ约耙欢岸把⒁蚕群舐涑桑G鞲赏忱?宽带网络、数字电视信号进入教职工家庭,这些都大大改善了教职工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我们还普遍提高了教职工待遇,使广大教职工共享改革成果;我们坚持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学校各项重大政策的出台均经过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充分发挥了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五)坚持弘扬讲团结、讲奉献、创一流的中南大学精神,这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精神是我们的脊梁,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炼出了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厚德笃行、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两年多来,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优秀的传统精神,并在新的条件下赋以新的内容,现在,全校形成了安定团结、奋发进取、生动活泼的新局面。这种精神是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坚不可摧的力量源泉。
二、战略发展目标与步骤
纵观全局,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将继续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重点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全面实施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重大工程,这给我校带来了良好的外部机遇。
我校在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迎接严峻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中国加入WTO,国内外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的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都在深入讨论和反思了高等教育如何发展的问题,并采取了各种改革措施,其目的就是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国内来看,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势,高校之间展开了新一轮综合实力的竞争,这个竞争一方面是国内兄弟院校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是在与国外的大学比速度,比发展水平。在此过程中,各大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着力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筹措办学经费,千方百计采取各种得力措施,加紧打造大学品牌,努力争夺办学资源和教育市场份额,以求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和制高点,争取主动,赢得发展机遇。
同志们,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可以说,“十五”后三年到未来二十年,对我校来说,将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挑战大于机遇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也将是一个苦练内功,上质量、上水平的关键时期,抓住了这个历史性发展机遇,就有可能成为这场竞争的赢家,就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反之,不思进取,坐失良机,就可能在竞争中失去原有的优势。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感到要想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内有所作为,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大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努力从战略上探讨发展的新思路,寻求改革的新突破,开拓新的局面。为此,按照“十六大”的精神,根据形势的变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战略发展目标:
中长期建设目标:用20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到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把我校建成一所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10强。届时,我校大部分国家重点学科整体水平达到世界先进,若干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批优势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培养大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取得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拥有一批世界知名学者和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立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成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富有中南大学特色的校园;教职工人均实际收入大幅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卓著。
用50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到建国100周年的时候,把中南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成为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的科研基地;成为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近期建设目标:在“十五”后三年,全面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到2005年,建立起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格局,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前15位。具体奋斗目标是:
——学生规模:2005年,在校全日制学生当量规模45000人,其中研究生12000人;
——学科建设:2005年,材料学、矿物加工工程、有色金属冶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遗传学等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一级学科博士点增加到18个左右,二级学科博士点达到100个,硕士点达到180个,博士后流动站达到16个左右。
——人才培养:逐步建立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的本科教学创新培养体系,努力建设高质量的研究生创新培养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中南大学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科技工作:2005年,年科研进校经费突破5亿元,获国家三大奖项数、发表高水平论文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三项主要指标在全国高校排名有所上升,提高现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水平,力争新建成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创办或领办80家左右科技型企业。
——师资队伍建设:2005年,生师比调整为14:1,专任教师总数达到350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提高到30%以上,高级职务教师比例控制在55%左右,在校外完成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教育的教师2005年达到60%以上。2005年,初步形成200名左右结构层次合理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力争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以上,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以上,“芙蓉学者”特聘教授7人以上。
——基本条件:2005年,基本完成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型竞争激励机制。新校区建设初具规模,学校整体占地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左右,各校区教学、科研、医疗、实验、办公、师生文化体育活动、后勤服务等基础设施不断改造和完善;教职工待遇、住房、就医等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党的组织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领导核心和坚强堡垒;教职员工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水平显著提高,学校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中南大学人特有的精神风貌日臻定型。
三、“十五”后三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十五”后三年,是我校全面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勇创一流。
(一)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加强“211工程”和“行动计划”的衔接,初步建成布局结构合理、特色和优势显著的学科建设三级体系
1.在“211工程”和“行动计划”立项建设中,学校确立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并以此带动和辐射全局的建设方针,依据学校已初步建立的包括17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省重点学科和50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的有机联系、交叉互补的三级学科建设体系,按照“目标一致、资金互补、项目配套”的原则,统筹安排两大工程建设资金和项目,按“突出重点、整体提升”的原则进行分层次投入和建设,促使部分强势学科跻身世界一流,部分新兴交叉学科抢占相应领域的制高点,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推动学校向研究型大学转变。
“十五”“211工程”建设将集中90%的中央专项资金用于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计划投入中央专项资金765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448万元,共计9098万元,在基础科学、材料、生命、交通、资源与环境、机械等领域,遴选12个“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其中,以材料学、矿物加工工程、有色金属冶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遗传学等5个强势学科为牵头学科、以整体水平跻身世界一流为目标的建设项目5个;以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机械设计及理论、采矿工程、药理学、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和外科学(胸心外)等优势学科为牵头学科、以整体水平冲击世界一流为目标的建设项目6个;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为依托、以在国际前沿取得原创性成果为目标的基础学科建设项目1个。
“行动计划”已安排5610万元用于学科建设,覆盖了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和校重点建设学科,将有力地促进三级学科体系建设。
2.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基础学科是办好一所大学的基础,是发展应用学科的学科储备和前提条件,具有强大的基础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我们要通过加强数学、生物学学科的建设,带动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应用学科要注重发展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应用学科的原创性研究能力。
3.大学的学科建设必须坚持科技与人文并重,力求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重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创新,人文学科的发展在塑造大学的灵魂──一种健全的人文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文社会科学要加强综合研究,鼓励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学科主攻方向,依托学校工科、医科的优势发展特色文科,成立跨学科门类的研究中心和基地。学校将成立校文理学科工作委员会,设立人文社会科学特聘教授岗位,在“行动计划”中安排专门的经费投入人文学科建设。
4.创新学科管理体制,完善学科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学科项目管理制,学科建设经费按项目启动,严格执行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加强项目的中期评估,保证投资的整体效益;设立重点学科建设“特区”,开辟一条人财物等方面的绿色通道,重点学科建设实行“特事特办”;完善柔性管理运行机制,为突发的具有挑战性的科学研究及时提供组织和技术保障,鼓励成立跨学科的研究开发中心,借此推动多学科交叉,抢占新学科的制高点,增强学科发展的生命力。
5.加强学科对外合作与交流,扩大学科国际影响。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及有关政府部门进行科研、学术交流、专家教授互聘、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多方位广泛合作,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力争举办多项大型国际会议,扩大学科影响,紧跟国际前沿,使学科建设沿着开放式的方向发展。
(二)以教学质量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性人才培养体系
1.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全面修订本科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制订并实施新世纪人才培养方案;抓好各类各级教改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十五”期间,力争省部级以上的新世纪教改项目100项,校级立项300项,争取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改革成果。
2.加大专业建设力度。要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教学经费逐年要有所增加。要根据发展趋势,调整专业结构,将现有专业调整到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前沿方向,逐步提高现有专业水平;慎重发展新专业,专业的创办要强调立足于高起点,要由科研、学科的积累提高到本科专业的新建;建立专业评估机制,树立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社会声誉高、专业特色鲜明的名牌专业。
3.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在课程体系优化的基础上,建设100-200门精品课程,使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内容新颖,在国内达到一流水平。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能反映学科发展水平的新教材, “十五”期间,要加快出版事业的发展,加强优秀著作、图书、高水平教材的出版;要争取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材(包括电子教材)100项,理工类、财经政法类、医药类专业使用近3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积极推动双语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到2005年,双语教学课程达到100门以上;全校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必修课程中,50%以上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讲授。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和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确保工科物理和工科化学两个国家基础课教学基地顺利通过2003年的国家验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十五”期间,力争建设以公共课、基础课为主的校级教学实验中心15个,其中10个进入省级重点建设示范行列,建设教学实验中心30个,建设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150个。
4.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继续办好教改实验班、设立第二学位专业和双学位专业,实行本硕融通、硕博融通、本硕博融通等模式,为精英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教学管理,致力管理创新,实行弹性学制,完善学分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网上德育教育体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校内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筹建大学生创业园,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5.逐步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努力建设高质量的研究生创新培养教育体系。以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为核心,重视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的教学,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和实践环节,突出知识创新训练,建立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大幅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力争每年有1-2篇博士论文进入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行列。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研究生培养弹性学制,完善淘汰机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博士生培养的导师责任制,明确导师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必要的监督制度,引入竞争机制。
(三)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高度重视基础研究,鼓励科技源头创新,力争形成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重点学科优势,巩固和加强学校在资源、材料、生物、机电和交通方面的特色,重点瞄准3T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载运工具高新技术等关键性技术展开攻关,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科研基地和科技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提高学校争取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力争拿大项目、拿大奖、出大成果。
2.建设一批国内外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全方位争取各种建设经费,争取形成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投入建设学校科研基地的良性机制。成立R&D基地规划发展办,设立基地建设提升专项运作基金,加大基地提升运作力度。进一步突出军工科研优势,扩大军工配套科研领域,建立国防重点实验室和军工配套研究基地。
3.大力推动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完善、提高我校“激活大学资源、强化要素组合、推动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以岳麓山大学科技园、中南大学开福湘雅科技园为平台,建立规范的基于产权明晰的大学科技园管理制度;设立中南大学高新科技产业化项目基金,完善有关鼓励技术发明、转让的规定,处理好相关的知识产权、股权分配等问题,处理好兼职创业与正常教学、科研的关系,调动全校师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创业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具有国家水平的中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4.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激发全校教师从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健全科研管理体制,全面实施课题负责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保证和督促科研人员如期高效地完成各类科研任务。以不同形式加强对学校重点学科以及薄弱学科的支持和扶持,设立“SCI、EI、ISTP、SSCI、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期刊专项奖励基金”,“研究生论文发表专项基金”以提高学校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设立“专利基金”鼓励学校科技人员加强原创性研究和获得自主知识产权,设立“科研引导基金”支持对国家和对学校科技工作有重要意义的新课题的研究。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奖励、科技工作考核等合理有效的科技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以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为契机,抓紧抓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的引进工作,加速培养中青年拔尖人才。实施“升华学者计划”,重点培养50名左右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精英,给予重点资助,力争在5-10年内成为国内外著名学术大师或国内外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实施升华人才资助计划,培养100名左右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重点扶持,力争使其快速成长为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中青年学者或专家;实施升华猎英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从海内外引进150名中青年拔尖人才。
2.强化师资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继续实施“博士化工程”,改善教师学历层次和学缘结构,重点做好重点学科及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的梯队配置与建设工作。2005年,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历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省级重点学科达到40%,一般学科达到15%左右;进一步抓好后续师资的选培工作,重点组建生物材料技术、纳米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矿冶生物技术、医疗智能技术、生物基因技术、表面工程技术等7个创新团队,提高学校承担重大重点科研、教学研究项目的能力;继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校教师的学术地位。
3.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转变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制度,设立中南大学杰出人才成就奖和人才建设贡献奖,提高教师待遇,强化教师的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责任感;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激励和考核监督机制,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干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在全校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五)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全面建设研究型大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1.全方位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和推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目标责任制,推行二级学院经费总额动态包干制,建立管理权职分明、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机制合理的新模式,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实质性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后勤系统与学校规范分离,形成产权清晰、责权分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对现有校办企业进行优化组合、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提高经济效益。
2.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管理干部建设。精简机构,压缩机关人员编制,2005年,校内党政管理机构控制在20个以内,管理干部队伍规模控制在事业编制12%~15%以内,处级干部控制在270人左右,科级干部控制在300人左右;到2005年,具有国民教育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所占比例达到85%以上。全面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和岗位聘任合同制,健全考核制度,强化校内津贴激励作用,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逐步推行“岗位年薪制”,逐步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新型竞争激励的人事管理制度,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优良环境。积极探索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推行中层干部任期制,建立和规范管理骨干轮岗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求实创新、精干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
3.理顺财务管理体制,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2005年,学校总收入达到15亿元,固定资产突破40亿元;坚持“财力集中、财权下放、专款专用”的原则,理顺校内各种经济关系,规范财务会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实现宏观管好、微观搞活;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财务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发挥审计监察的重要作用,及时纠正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防止学校国有资产流失。
4.完善校园建设规划,建设一流校园环境。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结合各校区原有布局和功能特点,统筹兼顾,研究制定校园建设整体规划。抓住湖南省人民政府建设“岳麓山大学城”的契机,新征2000亩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高标准重点建设新校区。完善老校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基础维修的同时,加大绿化、美化、亮化力度,加快人文景观建设,营造富有中南大学特色和统一风格的文明、优雅校园,不断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加快校园数字化进程,建设高水平的校园网,为教学科研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在校园网的平台上建成覆盖学校管理工作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自建、引进,共建、共享”,将图书馆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电子文献基地。
(六)建好附属医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1.各附属医院要以深化改革为契机,以高新技术为突破口,以加强人才培养为内涵,整体实力达到国内一流。2005年,医院编制病床位达到3000张。
2.各附属医院要主动参与生命科学研究的联合攻关,创建新兴、边缘、交叉临床学科;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改革医疗流程、改善医疗设备、美化医院环境,提高医院的社会综合满意度;要加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提高临床医师学术水平。
3.全面改善就医环境,建好湘雅医院医疗中心、湘雅二医院第二住院大楼,完成湘雅三医院第二住院大楼的论证与筹备;分步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抓好基础医疗质量;积极组建10个以上省级医疗中心,精心扶持10项以上新医疗技术项目,力争1-2项能获得国家金奖。
(七)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全面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1.继续加强校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管理机制;确立“机关为基层服务,干部为群众服务,一切工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紧紧依靠教职工民主办学,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工会、共青团和离退休人员的作用;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高标准塑造中南大学的整体形象,整合校园文化,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凝聚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坚持推进德育的规范化、网络化、基地化和项目化建设,建设好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广泛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就业指导?头竦裙ぷ鳎嫣岣叽笱淖酆纤刂省?br>(八)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做好2003年的各项工作
2003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校全面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开局之年。2003年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把学习“十六大”精神与学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实施发展战略的实际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真正做到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要端正学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努力形成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风气。通过学习,强化干部职工的改革发展和创新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目标,在思想观念、政策思路、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积极开拓创新。
2.加快“行动计划”一期建设步伐,全面启动“十五”“211工程”建设。“十五”“211工程”要抓紧组织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再论证,于2003年3月全面启动实施建设;“行动计划”要加强与“211工程”的衔接,按照“边建设、边完善”的原则,于2003年4月完成建设项目的再论证,通过加大领导和组织力度,狠抓工程建设责任和措施的落实,确保2003年基本完成“行动计划”一期建设任务,迎接教育部2004年上半年的检查验收。继续做好一级和二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工作,力争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5个以上,努力实现文科博士学位授权的突破。积极筹备并开好首届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做好2003年研究院评估的准备工作,确保评估优秀。
3. 认真贯彻教育部4号文件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2003年是教学质量年,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加快完善学分制实施方案,尽快在本科生中全面推行学分制,逐步建立起乐教好学、良性互动的教学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力度,今年本科生录取分数线在去年基础上要继续保持并有所提高。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等环节,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4.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贯彻科技部和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成立学校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探索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抓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中南大学科技园建设步伐,积极组建中南大学高科技产业集团。力争新增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力争学校进校科技经费在2002年的基础上稳步增长,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总经费突破2000万元;提高论文发表数量和档次,论文各项主要指标,包括SCI和 EI收录论文量,在全国高校排名稳定在20名左右或更前名次;国家科技三大奖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的数量稳中有升。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3年要继续实施“博士化工程”,全面启动 “升华学者计划”、“升华人才资助计划”和“升华猎英计划”,面向国内外公开选拔培养和引进一批中青年杰出人才;要抓紧做好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等人选的推荐工作,力争新增院士1~2人,聘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人选2~3 人,“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5人。力争新增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3人,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4~5人。加强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工作,力争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3个。
6.积极推进校内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学院实体化运作,使二级院(部)在学校总目标和整体原则下逐步成为责、权、利一致的办学实体,建立起科学的学院制分级管理模式。加速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集团要加快实质性运作,尽快规范剥离,并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办好软件学院、升华学院等二级学院,采取倾斜政策,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其2003年正式招生。
7.合理规划各校区功能,高起点全面启动新校区建设。要积极与省市有关部门联系,加紧办理征地的有关手续,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年内初见成效。同时,加大各校区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努力完善水电、道路、绿化等设施,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
8.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要严格执行校园文明管理规定,加大校园综合治理力度,彻底清除校园内违章建筑、摊贩,制止乱停、乱放、乱贴等各种不文明行为,进一步净化校园环境。
9.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学校经济实力,2003年学校财政收入要有新的突破。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开展财务大检查,强调“收支两条线”,严格财务预决算管理和严肃财经纪律,严禁公费旅游、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现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0.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加大引智、引资力度,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加快扩大留学生规模,2003年在校留学生人数力争达到400名。
11.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2003年,在校园网的平台上要基本建成教学、科研、人事、管理、后勤等信息数据库,基本建成校园信息港,实现办公自动化建设,促进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加快建设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统一平台,形成数字图书馆架构;要增强档案意识,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12.加强校风建设。在管理服务人员中倡导廉洁高效、优质方便的工作作风,在教师中倡导精心施教、潜心治学的良好风气,在学生中倡导团结友爱、立志成才的学风班风,不断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文明水准和综合素质。
13.各附属医院要进一步完善医疗管理制度,狠抓质量,文明行医、优质服务;要抓紧医疗中心和住院大楼的建设,加大医疗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整体提高医疗水平。2003年,将召开中南大学首届护理工作会议,将在湘雅三医院试点启动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标准,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同志们,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非常重要的时期,今后三年必将成为中南大学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三年。我们要充分发挥“双代会”的民主管理、监督作用和工会的桥梁助手作用,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对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围绕学校战略发展目标,团结和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在新的征程上,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迎难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开创中南大学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