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山东大学陈炎教授评点东西文化差异

来源:文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4年11月05日 作者:汤志国 郑帅

什么是日神、酒神精神?东西文化有哪些差异? 11月4日晚,正在文学院出席“文艺学前沿高层专家论坛”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陈炎开讲的《儒家、道家与日神、酒神》从民族心理结构、民族文化结构、民族社会结构对上述问题作了精辟、独到的解答。文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章华教授主持讲座,文学院院长欧阳友权教授出席并向陈炎教授颁发了中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的聘书,一百多名师生到场聆听了讲座。

陈炎教授先从思想史的角度上提出:“如果说,儒家与道家的互补是中国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的话,那么酒神与日神的对立则是西方文化得以不断演进的原始动因。”

“日神精神” 即所谓的阿波罗崇拜,“酒神精神” 即所谓的狄俄尼索斯崇拜。陈炎教授认为,前者是个体化原则的守护神,它以一种梦幻般的手法,制造出一种和谐、美妙的生活幻觉,通过凝视存在的形象以逃避变幻乃至死亡的痛苦;后者则剥去个体的表象而直逼存在的本质,它要在一种醉态的境界中投身于表象背后的意志,并通过现象的毁灭以获得不断的新生。

他说,由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不同关系,致使儒家、道家思想与日神、酒神崇拜所体现和影响的中国与西方的“民族心理结构”出现了巨大的差异。由于感性与理性冲动发展得比较充分,使得西方世界的“民族文化结构”以相互对立的两极最为发达:在感性方面,是体育;在理性方面,是科学。西方体育事业的发达是与狄俄尼索斯式的肉体沉醉有着内在联系的话,那么中国体育精神的薄弱则不得不归咎于“老庄”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我们知道,与酒神崇拜一样,道家虽然也主张摆脱文明的束缚,恢复原始的人性,有着返朴归真的特点。但道家精神对于感性冲动的限制之于我们民族的消极影响就绝不限于体育本身了。翻开我们民族的辞典,到处可以看到知足常乐、能忍自安、无为人先、不耻人后、吃亏是福、难得糊涂、激流勇退、逆来顺受等格言名句。这种蔑视竞争意识、压抑冒险热情的文化氛围,不仅使民族的体育事业难以腾飞,而且给整个民族的发展带来了惰性。另外,正是由于儒家有狭隘的急功近利的态度去看待理性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因而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国人理性思辩的能力,束缚了中国古代形而上学和逻辑学的发展,从而最终导致了科学的落后。

事实上,文化的奥妙就在于,一个民族的优点常常正是它的弱点,一个民族的短处又往往恰是它的长处。 由于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使得中国艺术很少陷入一种纯粹感性的欲望宣泄,也很少进入一种纯粹理性的思辨误区。这不仅是出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政治需要,而且是由于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很容易将感性与理性的东西亲密无间地融合在一起。陈炎教授强调,我们并不是要对中国与西方的“民族文化结构”进行孰优孰劣的简单评价,而是要通过比较来发现其各自的根源和特点。

陈炎教授慷慨激昂又不失幽默的演讲使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笑声,他渊博的知识使得讲座生动而有趣。本来抽象、深奥的内容结合现实中的实例以及肢体语言,使讲解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和幽默风趣。他学贯中西,旁征博引,糅合中外,穿梭古今,引用大量的史实,口若悬河,妙语连珠,一气呵成,两个多小时下来,令听众饱足耳福。

陈炎教授简介:

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文史哲》杂志主编;中国美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教学、科研和编辑工作,并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曾于《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哲学研究》、《外国美学》、《学术月刊》、《二十一世纪》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了论文逾百篇,出版《积淀与突破》、《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中西比较美学大纲》(与周来祥合著)、《美学与社会犯罪》(与李有祥合著)、《陈炎自选集》、《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日神与酒神》、《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等学术专著多部,主编了四卷本的《中国审美文化史》并为其第三卷的撰稿人,并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