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丹麦奥尔胡斯大学Peter A.Andreasen教授来校讲学

来源:口腔医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31日 作者:周晌辉

10月30日下午,口腔医学院多功能厅内座无虚席,来自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生物学系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专家Peter A.Andreasen教授正在这里为我校师生做一场题为“蛋白裂解酶与肿瘤转移及浸润的关系和作用”的高水平学术讲座。讲座由我校口腔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翦新春教授主持,我校丹麦校友高山担任现场翻译。来自口腔医学院、湘雅医院、肿瘤研究所及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单位的20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中,Andreasen教授着重介绍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s)。纤溶酶原激活系统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周围细胞外基质蛋白(ECM)的降解,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PAI-1在纤溶系统中起着关键性调节作用。Andreasen教授提到,他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乳腺癌、结肠癌、膀胱癌和口腔癌等样本中研究发现,正常组织中很少表达uPA、uPAR及PAI-1,而在肿瘤细胞中其表达增加,且PAI-1的表达水平随着肿瘤分期、分级的演进而明显增加。因此他指出,PAI-1可作为恶性肿瘤预后的标志物。接着,Andreasen教授通过对PAI-1细胞模型的建立,证实了PAI-1分子在肿瘤细胞组织重建、稳定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从甲基化的水平探讨了PAI-1作用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成果为阐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听完Andreasen教授精彩的演讲,在场的师生们还饶有兴致地就各自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他都一一作了解答。现场气氛异常热烈,整个讲座持续了近2个小时。

讲座结束,翦新春教授与Peter A.Andreasen教授互赠礼品,并表示今后双方将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致病机理、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附: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及Peter A.Andreasen教授简介:

奥尔胡斯大学始建于1933年,是丹麦第二大学。目前约有22,000名学生和5,000名教职员工。学校有五大研究学院:文学院,健康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技术学院和科学学院。

Peter A.Andreasen教授,男,1947年12月生于丹麦哥本哈根。Andreasen教授是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生物学系细胞蛋白质实验室主任,现任欧洲科研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丹麦癌症科研基金委员会委员、意大利等多国科研基金委员会特邀评委及多家大学职称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并担任《血栓形成和止血杂志》等30余种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肿瘤生物学方面国际知名杂志的副主编、编委或特邀审稿人。1974年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生物化学硕士,1984年获该校自然科学博士。曾分别于1977年11月-1979年8月在英国利兹大学生物化学系、1980年5月-6月在德国海德堡大学、1986年2月-4月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国际研究中心工作。其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肿瘤生物学等多个方面,在国际上率先完成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cDNA的克隆,首先提出PAI-1可作为癌症预后的标志物。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参与组织和摘要评审工作,是2004年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on Plasminogen Activation and Extracellular Proteolysis大会的共同主席和2007年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lasminogen Activation的组委会共同主席。已发表SCI收录的论文135篇(包括20篇特邀综述),论文总引用达10,479次,单篇论文引用达2,273次。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