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何继善院士和李小斌教授载誉归来

来源:科技处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05日 作者:阮丽君 摄影/刘瑛

    2月27日,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颁布了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由我校何继善院士领衔主持的“均匀广谱伪随机电磁法理论及应用研究”和李小斌教授领衔主持的“强化烧结法氧化铝生产工艺”均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这也是我校迄今为止首次有两个项目同时获国家科技发明奖。

    3月1日,我校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何继善院士和李小斌教授载誉归来,校办、科技处、宣传部、信息物理学院和冶金院有关负责人到机场迎接。

    据了解,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李振声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4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20项;授予2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附:项目简介

均匀广谱伪随机电磁法理论及应用研究项目简介:

    我国有色金属资源自给率逐年下降,进口依赖性大幅增加,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为了在生产矿山深边部和西部中高山地区寻找新的接替资源,缓解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危机,针对传统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不足,项目提出了2n均匀广谱伪随机信号理论及方法技术,研制了观测系统:波形所含的主频率均按2n步进,并可根据需要加密;各主频率点的振幅值基本相等,系统电源利用率高;各主频点起始相位相同,实现了多个频率的振幅值、绝对相位、相对相位谱精确测量,根据所测得的谱特征准确判别地下异常源性质,进行“矿与非矿异常”区分;观测系统轻便,实现了一机发送多机接收工作方式,能满足西部中高山地区快速面积性探测;克服了生产矿山工业电磁干扰,可在生产矿山深边部开展接替资源勘探。该发明为深部隐伏矿床和复杂地形山区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了有效的勘探手段,已在广西泗顶铅锌矿、甘肃白银外围石青硐燕麦沟区、湖南辰州矿业公司、江永铅锌矿、桂阳县黄沙寺矿区、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福建龙岩学堂坑钼矿区、河南新县墨斗河钼铜矿区、四川汉源等20多个单位的30多个矿区得到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所找到的各种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达900多亿元人民币。 

强化烧结法氧化铝生产工艺项目简介:

    烧结法以硅钙化合物形式实现铝硅分离,是处理我国铝矿石生产氧化铝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大部分氧化铝生产企业都是以烧结法起步,全国约有45%左右的氧化铝用烧结法生产。中州铝厂传统烧结法氧化铝建设项目1987年开工,投资19.8亿元,产能仅为18万吨。由于物料中氧化铝含量低,使得单位产品物料流量大、生产效率低、能耗高、成本高。1992年投产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至1998年已累计负债达34亿元,严重资不低债,濒临倒闭的边缘。为解决传统烧结法效率低这一世界性的的技术难题,项目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火法、湿法系统在高氧化铝含量条件下物料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和调控方法,在理论和试验研究取得突破的基础上,取得了9项发明专利,形成了三个“主要发明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同等条件下,产能提高50%、能耗降低40%、碱耗降低44%、成本降低50%、赤泥排放减少52%;每年可节省原煤68万吨、石灰石12万吨、水200万吨;减少排放赤泥约 110 万吨。已节省投资14.6亿元,近3年新增效益25.6亿元。目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其下属的氧化铝生产企业逐步推广应用强化烧结法生产氧化铝工艺,近3年已提产约 20万吨,增效约 4亿元。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