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精神创伤研究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资助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13日 作者:李琳

    近日,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李凌江教授接到国家科技部的通知,由他牵头申请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技术与干预模式研究”获得国家525万元的资助,将于今后三年完成这一重点课题。

    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指个体在经历强烈的精神创伤事件后出现的一种严重精神疾病。精神创伤性事件包括频发的自然灾害、每天都在发生的各类意外事故(如交通事故、火灾、矿难等)、各种暴力事件(大到战争、恐怖事件,小到被强奸、抢劫、斗殴)、重要丧失(如地位、财产、社会关系如婚姻、亲人、自由)等。据我国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地震、水灾等)平均每年约2亿人受到程度不等的影响;更不用说几乎每天发生的交通事故、矿难、火灾、暴力事件、重大丧失等。在经历这些公共突发的或个体经历的事件后,除了可能的躯体损伤,强烈的精神应激可以导致PTSD,患者出现反复闯入意识、梦境的创伤体验,高度的惊觉状态,与社会隔离和回避行为,即PTSD,严重损害心理社会功能和劳动能力。

    虽然PTSD的科学研究最初始于美国越战后,当时幸存士兵中大量的PTSD患者给政府善后处理带来了极大困难而促使政府投入巨额资金来开展科学研究,但和平年代PTSD依然是一个高发的精神疾病。据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资料报告,约50%以上的女性和60%以上的男性一生中会经历一次以上这类精神创伤性事件;而经历过这些强烈精神创伤性事件的群体,平均10%会发生PTSD(经历的事件种类不同发病率不同,在3%~50%之间);如李凌江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发现1998年张北地震受灾群体3个月和9个月内PTSD的发生率分别为18.8%和24.2%;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PTSD的发生率为23%;湖南某矿难后幸存者中PTSD发生率达50%。患PTSD后,一些人饱受焦虑、梦魇、失眠之苦,以致于不能正常地工作与学习;另一些人表面上看来好像不曾发生任何事,但实际上,他们开始回避各种社交场合,变得越来越不擅与人打交道。还有一种创伤性体验是悲痛,一个悲痛的人会产生诸如注意力难以集中、入睡困难、记忆力减退,感觉生活毫无意义,对生活缺乏热情等明显症状。至少1/3以上的患者终生不愈,丧失劳动能力;1/2以上的患者常伴有物质滥用和其他精神障碍;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6倍。同时,由于该病的发生大多与公共突发事件有关,常导致社会医药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善后处理,给事件后生活的重建造成很大困难与阻碍。显然是一个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而急需解决的国家重大精神卫生问题。

    因此,基于平、战时的需要,世界许多国家都投入巨额资金,公开或秘密地进行大量相关研究。我国近年来也开始关注这一重大精神卫生问题:国家已经把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写入公共突发事件处理预案;部分省市已经成立了针对精神创伤性事件为主要工作目标的危机干预中心并开展了初步的工作;在国家各类科研项目资助下,我国的研究者们不但在PTSD的动物实验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如王正国等),而且在PTSD的临床流行病学、神经影像学、临床识别、危机干预等方面也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获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此次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重点专项,期望整合科研优势来研究这一问题,更是表明了国家对这一重大精神障碍的高度关注。

    然而,作为一个经济与文明迅速发展且人口占世界近四分之一的大国,我国对PTSD的认识与研究还远远落后于世界许多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不用说当社会面临突发的公共事件后或个体在遭遇强烈的精神创伤性事件后缺少常规的心理救援与心理干预,就是在目前我国现有的精神科专业人员中对PTSD的诊断识别、干预治疗的知识都不很普及。因此是一个有重大意义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李凌江教授领导的应激研究小组,此次牵头组织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四川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全国八家科研单位申请、答辩并最终获得这一项目资助,将为我国科学研究精神创伤这一重大的精神卫生问题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