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湘雅三医院叶启发教授开展“半离体自体肝移植” 达世界先进水平

来源:湘雅三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13日 作者:李虹辉 许泽华 摄影/郭小清

4月12日,湘雅三医院举行了新闻发布会,4名通过半离体自体肝移植手术获得成功的患者登台“亮相”,标志着湘雅三医院叶启发教授在肝脏外科移植领域中获得重大突破,为我国治疗肝内占位性病变(各种良、恶性肿瘤)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通道,治疗效果达世界先进水平。

自体肝移植术分为全离体和半离体两种,叶启发教授成功开展的半离体自体肝移植手术,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长期以来,我国开展的主要是同种异体肝移植,也就是在切除患者病变的全肝之后,移植脑死亡患者的肝脏。而自体移植则是对患者因外科常规技术不能切除的病变部分进行切除,将剩余肝脏进行“修整”之后,再植入原来肝部位。

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虽然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供体缺乏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严重地影响了这一技术开展。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每1000名需要移植的患者中,能得到供体的只有1人。此外,肝脏移植还衍生出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 “一次移植,终生服药”,患者终生要靠药物控制排异反应;不仅移植的价额高昂,药物维持的费用也很高;有些患者接受移植后,排异反应严重,危及生命。

为了开辟缓解供肝严重短缺的新途径,并彻底解决排异反应问题,1988年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率先开展了自体肝移植研究,先后进行了二十余例手术。此后,美国、意大利、法国和日本也有零星的相关报道。但据统计,这些手术后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的存活率总体不高。

近年来,叶启发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致力于半离体自体肝移植系列研究,研究项目先后两次获得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近300万元的经费支持。在经过大量动物试验的基础上,将手术应用于临床。叶启发教授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发现国外之所以出现术后存活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灌注技术没有过关,在手术中不仅容易造成对肝的伤害,更难使肝达到适当的温度。叶教授等经过努力探索,改进了灌注液的成份和灌注技术,在国际上首创了肝脏灌注、再灌注质量的评价体系,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对肝的伤害,使手术肝脏能够保持最佳温度。

(图为叶启发教授接受记者采访)

目前,叶启发教授等进行的4例手术,手术成功率及近期手术期的成活率均达到100%。其中2位患者成活期已达到两年,术后均不需要药物维持,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新闻发布会上,一位来自河南南阳农村三十多岁的患者介绍说,她曾于2000年因患肝癌接受过右半肝切除术,因癌症复发住进湘雅三医院。2005年4月29日由叶启发教授对他进行了自体肝移植手术,手术费用仅为同体异种移植的20 %。患者出院后便脱离药物,现在她已可以到农田里劳动。从这四位患者的身上,人们可以看到自体肝移植手术的成功,为那些适用于这项手术的患者带来治愈的曙光。

国内专家们从医学的角度,对于叶启发教授开展的半离体自体肝移植手术预以了高度评价。长期以来,我国对肝内占位性病的手术治疗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进行手术切除,二是进行肝脏移植,而叶启发教授则采用了肝内“难切性”病灶切除及肝脏移植的方法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为肝脏外科手术技术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

叶启发教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兼中南大学湘雅移植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那里从事肝移植研究长达8年。1994年回国后,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新性地开展了系列背驮式肝移植手术,在肝移植研究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

(图为叶启发教授与4名患者在一起)

相关链接

自体肝移植和灌注技术

自体肝移植技术,是一项难度极高的手术,这项手术分为全离体和半离体切除和移植。全离体和半离体移植均需采用静脉流转保证人体血液畅通的基础上,把肝周的“管道”系统全部切断或部分切断,对肝脏病灶切除并修整后再进行移植。离体或半离体手术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决定,体形较胖的患者,腹腔较宽,在腹内搬动肝脏较为方便,多采用半离体手术;而体形较瘦的患者,腹腔较小,在腹腔里切除病灶不方便,则多采用全离体。

自体肝移植与传统的肝脏外科切除术相比,最明显的创新,就是利用器官移植技术和复杂肝外科技术去解决肝脏外科中用传统肝切除方法无法切除的肝内病灶。自体肝移植主要是在肝内大“管道”的夹角区部位进行手术。肝上有五大“管道”系统,分别为肝动脉、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和胆管系统,可谓“管道”如网如织,在几个大血管的夹角区动手术,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回流受阻等,会立即造成患者死亡。传统的肝切除术,一般视这些区域为禁区。而半离体自体肝移植术必须要切断一些血管,将整个肝脏移出体外进行低温灌注,并在灌注过程中完成病灶切除,再将修整后的余肝重新移回体内,最后关闭或吻合各“管道”,开放血流。

在对患者肝脏进行病灶的切除和乘余肝脏修整的过程中,必须要让肝脏保持一定的恒温,以保证肝脏在手术中的活力。而要做到这一点,灌注技术是关键。稳定的灌注技术,须依赖于肝内灌注的药物,灌注药物的成份和灌注的方法是否适当,将涉及到对人体肝脏的伤害程度,直接影响手术的质量。叶启发研究小组对灌注药物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摸索出稳定的灌注方法,并在国际上首创了灌注肝脏质量的测试评价体系,极大地减小了对肝的伤害,使残余肝能保持最佳质量和活力。这一研究成果,把自体肝移植手术推向了全新高度。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