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六个“973”计划项目正式启动 陈启元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19日 作者:王哲 摄影/唐夏
今天(10月19日)上午,由我校副校长陈启元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项目“战略有色金属难处理资源高效分离提取的科学基础”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在生物楼三楼报告厅隆重举行。王淀佐、周国治、刘业翔、钟掘等两院院士,科技部基础司重大项目处处长崔拓,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李长求,湖南省科技厅厅领导、高新办主任黄新亮,湖南省科技厅计划处副处长卿涧波,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道全,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武浚,校领导邱冠周、黄健柏等有关部门、有关项目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150余人出席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副校长邱冠周教授主持。
副校长黄健柏致欢迎词,科技部基础司重大项目处处长崔拓、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武浚、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李长求分别讲话,对项目的启动表示热烈祝贺,对项目的研究意义和前景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我校以此次“973”计划项目的启动为契机,继续发挥传统研究领域的优势,为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作出更大的贡献。
经科技部批准,聘请王淀佐院士、周国治院士、刘业翔院士、孙传尧院士、李永军教授、杨显万教授、唐谟堂教授、陈启元教授为项目组专家。启动仪式上,首席科学家陈启元教授向聘请的8位项目专家颁发了证书。
陈启元教授从立项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总体研究方案和创新点、研究队伍、研究工作基础的研究条件等5个方面介绍了“战略有色金属难处理资源高效分离提取的科学基础”项目情况。该项目集中了我国有色金属研究领域的优势研究单位包括中南大学、东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共同承担该项目。该项目涉及选矿、冶金、化学、材料等学科交叉研究,共设置8个课题,通过对铜锌镍钛难处理矿产资源类质同相、同金属多矿相、高碱性脉石的多金属共生氧化矿的问题进行基础研究,形成具有我国资源特点、支撑我国紧缺战略有色金属难处理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基础理论。项目将针对铜锌镍钛等主要紧缺战略有色金属难处理矿产资源的共性问题,形成清洁高效的冶金新体系和新方法,提出适用于我国资源特点的冶金新技术原型,实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扩大我国紧缺战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经济储量,解决我国紧缺战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资源保证。
仪式结束后,该项目的8个课题向项目专家组进行了课题任务答辩,并与首席科学家签署了课题任务书,与相关企业洽谈了产学研全面合作事宜。据了解,至此我校已有六个“973”项目。
首席科学家介绍:
陈启元,男,194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8月毕业于原湖南师范学院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1年12月毕业于原中南矿冶学院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86年8月毕业于原中南工业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89—1990任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客座教授和高级博士后研究员,现任中南大学副校长。主要社会兼职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热分析与量热学联合会理事和国家代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有色金属协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化学化工协会副理事长。
陈启元教授长期从事冶金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国家“863”、“973”等计划项目等资助下,在冶金和材料有关的各体系的热力学性质测定、冶金化学平衡、冶金过程动力学与过程强化、冶金过程模拟与模型、材料结构与性能、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资源回收利用等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作出了大量的工作。对于基础理论数据的提供和积累,提高我国冶金领域基础研究水平,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联系,增加我国有色冶金科研工作的后劲,作出了突出贡献。2000年以来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大部分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工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重视和高度评价。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10项,出版专著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