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香港中文大学林珲教授来我校作报告讲解“地理学语言的演变”

来源:信息物理工程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31日 作者:李骁

10月28日上午,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林珲教授在我校新前101报告厅做了题为《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的报告。报告由信物院副院长朱建军教授主持,学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约200余人共同听取了本次报告。

报告中,林珲教授首先说明了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他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他指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让公众参与与其利益相关的社会发展规划。而科学家有责任为相关的公众参与活动建立平台(语言)。人们需要一种新的交流平台,它应该可以让人们更为方便地表达和理解地理问题,讨论和验证相关的地理方法,并比较不同方案的结果。

林教授强调到,地理学一直是帮助人类了解世界的平台。作为地理学最重要的部分的地理学语言框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由最初以地图为代表的单向信息传递阶段到目前桌面、网络、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用户、系统交流阶段。今后,将发展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交流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就是虚拟地理环境(VGE)。虚拟地理环境做为一项新技术是指包括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虚拟模型。从地理学语言的角度来看,VGE可以是自然语言、地图语言、地理资讯系统语言的集成。相比传统的GIS,它更强调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追求超越现实的效果。因此VGE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在报告的末尾,林教授总结说:“地图以其图形符号传达地理环境的信息,提供了GIS发展的基础。GIS以其地理编码数据库引领了地理环境空间信息分析的时代,同时,也逐渐凸显出地理模型缺乏所造成的发展瓶颈。而新一代的虚拟地理环境(VGE)研究则试图将地图符合与图像信息综合到地理数据库,并加入模型库而形成双核心,从而建立地理知识共享的新平台。”

报告最后是提问环节。现场同学热情很高,都争相提问,针对同学们的提问林珲教授都给予了精彩详细的解答。在回答中,林教授告诫广大青年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注重自身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重视与人的沟通和交流;要关注国计民生,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百姓。林教授的谆谆教诲赢得了在场同学的热烈掌声。

相关链接:

林珲,1980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83年获中国科学院理学硕士,1987年获美国布法罗大学文学硕士,1992年获布法罗大学哲学博士。林珲1993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现担任地理与资源学系教授和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林珲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多云多雨地区遥感、虚拟地理环境、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加入香港中文大学以来,林珲已经发表了180多篇学术论文,合作撰写了10本学术专著,编辑了一本地图集和10本会议文集,担任了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客座编辑,例如《国际地理信息科学期刊》和《摄影测量工程与遥感》。1992年,林珲获选为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科学学会(CPGIS)创会主席,1995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香港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主席。目前,林珲担任德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中国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客座与访问教授以及联合国亚太经社会遥感、GIS、卫星导航工作组香港联络处负责人。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