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湘雅三医院杏林文学社赴岳阳楼采风

来源:湘雅三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31日 作者:项珊

引题:

一句诗,成全了一座阁楼的青史留名,照见了一代贤臣的赤子之心。

一座楼,绵延了一份忧乐情怀的恒久天长,树立了一种爱民精神的万古流芳。

正当举国上下掀起轰轰烈烈的学习十七大浪潮之际,湘雅三医院杏林文学社十几名成员利用周末赴历史名楼岳阳楼,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湘雅三医院杏林文学社成立于2006年秋,其成员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其中有的是教授,有的是学生,大家因为共同的文学爱好走到一起,不分彼此,其乐融融。此次岳阳楼采风是文学社组织的第一次户外活动。

大家小心翼翼地迈过景区门槛,伫立眼前的是几座黄铜浇铸的小楼,从唐五代、到宋元明清,每个时期的岳阳楼均有各自的特点,唐代的岳阳楼最为弱小,往后则越修越气派了。穿过刻着无数诗文名篇的石碑长廊,仿佛穿越了唐代以降的数百年历史。相传岳阳楼曾是三国时吴国大将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兵的阅兵台。后中书令张说据守岳州,在西城门上建造了一个楼阁。至宋代,腾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将游览过此楼的名人列上名单做成石刻,并邀请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的豁达襟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振聋发聩,此后,岳阳楼声名大噪。来到真正的岳阳楼下,导游解说到:我们所看到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的修缮佳作为传统飞檐、盔顶的纯木结构建筑。其主体三层,楼高15米,用楠木大柱承担全楼荷重,再用十二根主柱、二十根檐柱彼此连接,三楼采用如意斗拱承担楼顶,全楼纯木制结构,榫卯契合,十分坚固耐久。正欲进楼,管理人员礼貌地阻止了我们。原来是因为游客众多,为了不给古楼带来沉重的负担,游客只能分批进入,为了保证楼内的整洁,游客们还需穿上鞋套。我们套上鞋套耐心地等待着,一楼的大厅里,范文正公那篇著名的诗文跃然墙上。“天下”是一个恢弘的字眼,温总理来学校视察时曾对大学生们寄予厚望,希望大家做天下的人,想天下的事,要时刻想着老百姓。

大家怀着虔诚的心登到了岳阳楼上,凭楼远眺,洞庭湖已尽收眼底。正是秋和景明的天气,却不见一碧万顷、沙欧翔集的胜景,湖水稍显浑浊,仍然有长烟一空、浩浩汤汤的遗风。湖面上波光潋滟,有三三两两的油船悠闲前行,水天相接之处,隐约可见的仍是星星点点的货轮,没有渔歌互答,取而代之的是汽笛争鸣。联想到一路走来,岳阳城里宽敞的路面、林立的高楼所洋溢着的城市文明,岳阳楼外居民们鲜亮的衣着、安详的神态所表现的富足生活,大家不由得感叹:就是这座楼,见证了滕子京谪守巴陵时的政通人和,见证了洞庭湖边的万家忧乐;正是这座楼,记录了千百年来迁客骚人的宏图远志,记录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惺惺相惜。作为一名普通职工,我们有幸亲临次地,更应当好好体会这种精神,以更大的热忱对待我们的病人,对待我们的工作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