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湖南抗震救灾医疗队系列报道——幕后的故事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21日 作者:刘小玲等

只为那一刻的感动——记胸外科护士王妮娜的感人故事

5月12日这一天是国际护士节,全世界的白衣天使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神圣而又骄傲。下午2时28分,当我正沉浸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感人旋律中无法自拔之时,突然阳台上的花盆“啪”的一声砸到楼下。那一瞬间,我的思维似乎停滞了,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紧接着,朋友们纷纷打来电话说:“刚刚地震了,好恐怖......”啊,地震,不会吧,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词带给我极大的震撼。这一天,这一切,不知是天意还是偶然。

随后,互联网上、新闻里到处都是关于地震的消息。原来,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地震的巨大能量使当地的房屋倒塌、生灵涂炭,曾经的人间天堂、川府之国现在已是残垣断壁、人间地狱,千万同胞处于危难当中。

前方告急,需要大量的救援队伍、物资和医护人员。湘雅医院在第一时间组织了一支精锐的医疗队奔赴灾区。当时由于时间紧迫,护士长在接到通知后,便和科室领导商量,考虑此次行动的严峻性,必须由一位身体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比较好的同志来担任,便想到了王妮娜。那天,妮娜正好因为严重的生理痛经在寝室休息,一上午都是晕晕沉沉的。突然接到护士长的电话:“妮娜啊,听说你今天身体不舒服,好些了吗?四川地区灾情严重,需要大批的医务人员,科室考虑由你担当此次任务,不知道你有没有困难?”妮娜马上果断而坚决地说到:“护士长,我现在挺好的。我保证出色地完成这次救援任务。”后来我问她,你痛经这样厉害怎么能去那么艰苦的地方,她说:“当时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闪过,没有什么比灾区人民的生命和需要更为紧急、重要的,能参加一线救援是我的荣幸与骄傲。”

妮娜从小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远在湘潭的妈妈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强忍着眼里的泪花,在电话那头鼓励着妮娜:“我的乖女儿,领导派你去救灾,你一定要坚强些,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啊”。质朴的话语,流露出的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对女儿无限的牵挂和忧心之情。

我和同事小郭听闻这个消息后火速来到她的寝室,帮她准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和食物。我们两个百感交集,我们不仅为她感到光荣,更多的是为她感到担心。此次救援行动不同寻常,是去还在不断发生余震的前沿阵地抢救伤员,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一想到此,泪水便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妮娜看到我们两个凝重的表情,故意轻松地说道:“两位美女为何如此伤感,此行我是去拯救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播撒爱的种子,吉人自有天相,老天爷会眷顾我的,咱们温爷爷也会照顾我的。我,也不会那么轻易地离开你们啊。”我们释然道:“是啊,美丽善良的妮娜一定会安然归来。我们也会每天为你祈祷。 ”

临行前,医院领导在百忙之中赶来和他们话别。我站在人群中望着妮娜所坐的小车消失在视线之外,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眸。我可爱的战友们,我最亲爱的妮娜,你们一定要载着胜利的喜悦,载着千万灾区人们的感恩之情平安归来。

湘雅人为你们感到骄傲! (通讯员 罗继红)

抗震救灾,也是我们的责任

地震突袭,让我们顿感生命的渺小和宝贵,然而,也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坚强!5·12川中灾难地震,举国同悲,但我们很快就抹掉眼泪,火速参与到抢救同胞的征途中。灾难降临后,湘雅医院手术室护士们平实的言行,无不体现出对灾区百姓的牵挂和急切要求参与都前线,抢救受伤灾民的战斗中。

面对每天120台以上的手术量,李思护士长在5月13日接到医院的通知后,迅速参与并调集10多名主管以上护士准备各种抢救物资,从缝针细线到骨科的内固定器械器材,从消毒药水、棉签到开颅用品,大家群策群力,尽可能做到细致周全,惟恐有什么遗漏,影响到灾区抢救。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险情,面对生命的呼唤,湘雅医院的普通护士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退缩,他们用自己最朴素、最无华的言行,把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诠释得淋漓尽致。

黄惠,手术室一名年轻党员,自己的母亲不幸摔伤,却义无反顾地要求上前线。临走时,她给护士长发来短信:请您放心,我一定会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出色地完成这次抗震救灾任务。

肖梦桃,一位工作认真、性格开朗的女孩,当接到要上前线的通知时,她欣然答应,并表示早有心理准备。然而,当她参加医院救灾医疗队紧急会议时,还不知情的未婚夫打电话到科室问她,说好今天去拍婚纱照,为什么突然爽约!

许琼,一位四川儿的媳妇,看到灾情发生后,有更多的感慨:美丽的家园顷刻间成了一片废墟,心里的不舍和无奈令她非常不安,她很希望能做点什么来表达这份情感。她尽管孩子还小,但她毅然要求上前线。护士长知道了她的想法后,让她成为了第二批救灾医疗队的队员。

张小琼,一名年轻的主管护师,平时工作非常严谨、积极上进,但其丈夫工作性质特殊,常年出差在外,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都由她照顾。当护士长问她时,她丝毫没有犹豫,并表示在此是此刻,自己的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吴桂贤,一位情感丰富、富有爱心的年轻母亲,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去一线。由于名额限制,护士长难以满足她的愿望,她便拿出“杀手锏”:“别看我女儿年纪小,其实她非常支持我去,请满足我们母女俩的小小心愿!”

左圣慧,参加工作才1年多,不仅口头表达了要去救灾的强烈愿望,还不断给护士长发信息:听说还要派人去四川,今天我出夜班,明天我上下午2~9点的班,不能及时当面提出,特向您提前申请。

还有的人以另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心,积极为灾区捐款:冯雪莲500元、燕成龙400元……

这些感动,延续着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坚定着灾区人民的信心,激励着救灾勇士的斗志;这些感动,是我们共渡难关的共鸣,是我们重建家园的心声。因为有了这些感动,我们更加有力;因为有了这些感动,我们的心贴得更紧!

抗震救灾终会取得彻底胜利,感动的故事说不尽。 (通讯员 刘小玲)

让爱撑起一片蓝天

-----记湘雅医院六病室护士积极请缨上战场

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从这一刻起我们的眼泪就没有干过。在那山崩地裂的瞬间,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无数鲜活的生命顷刻间就被这片养育着他们的大地埋进了废墟。到处是断垣残壁,到处是夹在废墟里的哭喊呼救,到处是血迹斑斑的伤者,到处是无助的眼神和失去亲人的嘶喊……这一幅幅画面让我们的心像被撕裂般疼痛!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更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个紧要关头,我们能做什么呢?当护士长知道可以参加医疗队赴灾区支援时,立即召集大家,表示我们六病室虽然现在病员多,医疗任务重,但是我们完全有能力克服困难,抽调护士参加救援队。护士长的话还没说完,戴薇薇马上报名:“护士长,我是党员,只要医院领导允许、科室同意,我志愿参加湘雅医疗救助队,赶赴灾区救死扶伤。”谭老师和老护士长周建芬均已五十多岁,她们很恳切地说:“只要灾区人民不嫌弃我们这把老骨头,我们也愿意去!”。 杨书湖老师和上次发生“非典”疫情时一样,又马上报了名。邹富珍老师说:“我已经和家里人说好了,这些日子让他们在家里管好孩子,我们要到灾区去救别人的孩子”。 朱岭梅老师和郭森老师说:“我们年轻,体力好,我们可以去!” “还是我去吧,看着那些孩子太可怜了!我真想马上去安慰他们。”“我的身体很好,就算不去,我也要为灾区人民献血!” …… ,合同护士易惠芝和彭英分别是入当积极分子和党员,他们在关键时刻毫不逊色。不到两分钟,已有十三人报名。灾区的环境差,条件艰苦,缺衣少食,而且还不断有余震发生,十分危险,可是即便大家已经深知这样的恶劣环境,深知会有传染病疫情发生等,还是争先恐后地报名,这种场面怎能不叫人为之动容!护士长吟着泪:“谢谢大家对灾区人民的这分热心、爱心、同情心,我和你们一样,只要灾区人民需要,我非常愿意去!但是科室毕竟还有这么多患者,他们的健康同样需要我们来全力保障,所以能够去抗震抢险第一线的同志是光荣的,在后方坚守岗位保障祖国建设的同志也是光荣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劫难一定会度过的!”

是的,只要坚定信念,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困难,用我们的爱为伤者护航,用我们的爱为灾区人民撑起一片蓝天! (通讯员 戴薇薇 岳丽青)

书写当代护士的崭新风采

——20病室护师沈小娟赴四川救灾

2008年5月12日,一个极不平凡的日子,国际护士节,我国第一部护士法规——《护士条例》正式施行之日,可谁能想到,这一日又成了我们的灾难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美好的家园在瞬间变得面目全非,山崩地裂,山体滑坡,房屋倒塌,公路毁坏,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生命,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成千上万的受伤群众等待救护……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情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作为南“湘雅”的湘雅人,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组建救护医疗队奔赴四川“抗震救灾”。

“到前线去,到灾区去。”消息传开后,许多医生护士都表达了这样的心声。我科护师沈小娟找到护士长,主动请缨:“护士长,让我去吧!我知道,地震给人造成的外伤病人多,我是外科护士,我身体好,没有牵挂,有十多年的护理经验,到灾区能够派上用场。”在请求获得院领导批准后,沈小娟欣喜万分:“我一定在队长的领导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护理工作,为灾区的群众消除伤痛,展现湘雅人救死扶伤、大无畏的护士风采。”

5月14日,沈小娟随湖南省卫生厅组织的医疗救护队奔赴四川彭州“抗震救灾”。一到灾区,她就与同去的医护人员一道投入了紧张的抢救受伤群众之中。这些天来,她一直坚守在灾区第一线,夜以继日地救护伤员,转送病人,深入山区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当我们与她联系询问她有什么困难时,她总是说:“看到那么多受伤的群众等待治疗,受点苦,受点累,算不了什么!只要能使他们减轻痛苦,早日康复,我就感到十分欣慰。”

其实,沈小娟到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克服了不少困难。在与她爱人联系后,我们知道,沈小娟的母亲在前段时期因为年事已高,不小心摔伤腰椎,正在家卧床休息,需要人照顾,而她年迈的父亲在她出发后的2天就要过生日,正等着他们的爱女给他祝寿,这一切她都没有告诉我们。当国家遭受灾难之时,当灾区群众需要的时候,沈小娟舍小家为大家,奔赴灾区,担负起护理工作者的责任。

沈小娟正在以她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当代护理工作者的崭新风采。 (通讯员 范丽莉)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