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抗震救灾事迹报告:在抗震救灾中献爱心、受教育

来源:湘雅医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05日 作者:罗明尧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罗明尧,是湘雅医学院七年制02级学生,作为湖南省第一批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服务队队员刚从四川灾区归来,今天非常荣幸地作为志愿者队伍中的学生代表向大家报告我们在救灾一线的工作和感悟。我汇报的题目是《在抗震救灾中献爱心、受教育》。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突然袭来,灾区人民的安危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5月16日,学校团委发出了招募赴四川灾区志愿者的紧急通知。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相报名,群情激昂。我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的报了名,并且在自己名字后方特意加上了“强烈要求前往”的标注,最终有幸成为医学长学制专业近200名报名者中唯一入选者,代表中南大学学生奔赴前线。

得知这一消息,我激动万分。是的,作为一名中南学子,我一直以学以致用、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大地震发生以后,我除了每日在电脑面前为经历苦难的人们痛惜落泪,一直从心底渴望着能够给予他们更多、更直接的帮助,奔赴一线、利用自己多年所学为灾区的人民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是我最大的愿望。如今,学校给了我这个机会,心中之激动难以言表。

当天晚上,我给家里打了电话,电话中我很激动的对父母说,我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明天即将奔赴灾区救援,这是很荣幸的,许多人都想去但没机会,请二老不要担心。母亲的话中有些担忧,但她没有丝毫阻拦,只是哽咽着告诉我:孩子,我和你爸爸都支持你!你要记住,注意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别人,在灾区每晚睡觉前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就行了。临行前夜,我久久不能入睡,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不怕牺牲,尽我所能为灾区人民作贡献。

5月19日志愿者队伍到达成都。晚上全体队员碰头,大家一起讨论制定了行动的总原则:1.保存自己,帮助别人,2.不抛弃,不放弃,3.绝对服从组织安排。

20日早6点,我们得知青川在19日下午发生了5.4级余震,路已断,多处塌方,并造成新的伤亡。青川我们进不去了,我们的志愿者们都强烈要求深入一线,深入重灾区。我们的理由是,在医疗技术上,我们很全面,足够建立一座野战医院,大家有能力有信心进入最危险的核心震区。上级根据我们的要求指示我们改赴另一重灾区—德阳。

20日中午我们到达重灾区德阳什邡县。在什邡县隐峰中学的操场简单扎营、吃了点干粮充当午餐后,队友们立即开展抗震救灾行动。

第一,马上就地设立医疗点,开展义诊。半天我们共接诊百余人次,发放药品价值超过万元;

第二,了解疾病谱,研究对策。服务队组织传染病专家及相关专业的医生成立调研小组,赴周围乡镇进行调研,并针对调研结果进行研究,找出防治的对策。

第三,广泛宣传,强化防疫意识。召集当地主要负责人包括镇长、卫生院院长、学校老师、灾民代表等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同时请他们通过当地乡村广播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提升当地人民的防疫意识。

第四,开展心理辅导,化解灾区人民的恐惧心理。服务队通过医疗点坐诊和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心理辅导,疏导他们的情绪。

我们的到来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他们以纯朴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激之情:队员们搭建帐篷,他们就帮着打桩;队员们煮泡面,他们就帮着提水;队员们不熟悉地形,他们就主动充当向导等,让我们非常感动,更加坚定了努力工作的决心。

我和同行的志愿者们全力以赴,用生命和汗水践行着我们的誓言。每天工作十六到十八个小时,奔波于余震不断、随处是塌方的山区。

21日,我们前往了驻地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的重灾区,包括与汶川一山之隔的红白镇(已夷为平地)及重灾区洛水、蓥华、八角、绵竹县金花镇等地,这些地方基本上已经全是废墟,有的还是疫区,人员进出都需要多次消毒,当地的同志告诉我们,重灾区内还有许多受伤群众等待救治,但进出那里的唯一一条山路两旁随处是塌方和山上滚落的巨石。想到还在病痛中受煎熬的同胞,我们心急如焚,毫不犹豫穿过这条所谓的“死亡通道”,进入灾区纵深地带。

当天下午,我们得知附近一位71岁的老人在地震中摔倒,不幸坐在了摔破的开水瓶上,整个右臀部及右腰、右大腿的部分皮肤严重烫伤,大块皮肤缺损,面临严重感染的危险,病情十分严重,得到这一消息之后,我们立即前去为她清创换药,精心治疗,老人家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同一天,邻镇一名正在搬运物资的灾民,由于不慎滑倒,右足底被碎玻璃划了一条长长的口子,因流血过多没能及时救治,已是奄奄一息。正在重灾区开展巡回医疗的我们得知这一情况,马上急行军十几公里进行紧急处置。经过检查我们发现,该伤口长达8公分,最深处达2公分以上,伤及足底多支小动脉,伤者因大出血已经脸色苍白,心率很快,出现了休克前期症状,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当机立断,决定马上对伤者进行手术。由于卫生院既没有象样的清创室,也缺乏必备的手术设备。我们就用随身携带的外科手术急救包,飞快地为伤者处理创口:消毒、止血、缝合、包扎,同时开通静脉通路,输液补充血容量。很快,伤者的血止住了,整个手术过程用了不到20分钟。而在这20分钟里,余震不断,执刀医生手中的手术钳几次差点掉到地上,可大家始终沉着冷静,争分夺秒抢救伤员,在最短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手术,病人终于转危为安,家属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我们没有片刻的休息,又开始了新的工作。这一天,队员们驱车外出巡诊近百公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志愿者的身影,在短短一天里就为203名病人进行了诊断和治疗,其中地震中外伤及伤口感染42人,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58人,皮肤病21人,呼吸道消化道等感染性疾病45人,其他非地震造成的慢性疾病37人。发放药品价值2万元。

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驻地,天色已经很晚。突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她说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看到了中南大学学生为灾区人民祈福活动的报道。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十分振奋,所有的疲惫一扫而光,为抗震救灾做贡献,我们和全校师生心连心。

23号,我们装了满车的食品和药品奔赴金花镇,我们的车颠簸着前行,一路上布满了从山上滚下的巨石,有的石块甚至有我们车的几倍大,在颠簸了1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到那里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头一天探路的小分队发现那里一个四个月的女婴没奶喝,所以特意打车,跑了几十公里去送奶粉并为当地灾民治病。在一片废墟中我们找到了小女孩的家:一个用帆布搭起来的、不足十平方米的棚子。

我们到达的时候,小女孩刚刚醒来,天使一样的眼睛,望着我们一脸灿烂的笑。这个小女孩是从倒塌的房子里扒出来的,当时因为极度饥饿只知道不停地啼哭,挥舞着一双小手使劲地挣扎,可妈妈的怀抱已离她远去了。我们将6包奶粉,那也是队里所有的存货送给了她,队员们轮流抱她、亲她……大家都觉得她是一个奇迹!

望着整个村子乱七八糟的废墟,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她毫发无损的理由!这个幸运的孩子,就像是废墟上一朵盛开的鲜花!她,昭示着希望!

尽管这里的人们经受的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灾难,但是面对我们这些志愿者时,到处都是热情和感激的面孔,他们主动为我们提供种种方便,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谢谢!倒塌的房屋上,残留的围墙上,破败的门板上,到处写着:谢谢好心人、四川人民感谢您、感谢解放军、感谢党中央之类的标语,看得出来,都是老百姓自发写的。我们的所见所闻,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一个会感恩的民族,怎么会没有希望?

这次救援经历中,对生命痛彻心扉的感悟已经成为我终生难忘的回忆。灾区人民知恩图报的朴实表达让我无数次泪流满面,队友们互相照应、无私帮助让我接受了一次团队意识的庄严洗礼,灾区人民不畏天灾,敢于面队的勇气更让我终生难忘。

天灾,压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国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坚强!加油,汶川!加油,中国!

谢谢大家!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