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抗震救灾事迹报告:人民生命高于天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05日 作者:周胜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院全体医疗队员,对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正是你们一个个亲切的慰问电话,一条条深情的手机短信,给我们这些身处抗震救灾一线的队员们,以莫大的鼓舞和无穷的力量。

我汇报的题目是《人民生命高于天》。

自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至今,灾区人民的安危,时刻牵动着我们湘雅二医院3000多名职工的心。全院职工纷纷要求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在400多份请战书中,有年龄高达80多岁的老专家,有身患晚期癌症的退休护士,也有很多年轻的医务人员。截至目前,我院已先后派出10批医疗队共40名队员前往灾区一线救援。据不完全统计,赴川医疗队已接诊伤病员近4000人次,完成各类大型手术30多台。我院还收治来自灾区的重伤员49名。我院职工急灾区人民之所急,积极为灾区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总额已达80余万元,还捐赠药品和医疗器械价值近100万元。

灾情就是命令 时间就是生命

汶川大地震一发生,立即引起医院的高度关注。5月12日晚上,接到省卫生厅关于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的紧急通知后,医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这项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来落实。通知发出后,职工一个接一个打来电话要求报名“参战”。此时此刻,他们心中都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赶紧到灾区去,那里的受灾群众急需救治。早去一秒钟,或许就能多挽救一个生命。

医院以最快的速度研究制定医疗救援方案,根据上级要求,精心挑选了一支由我带队,由12名思想和业务素质非常过硬的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一批医疗队,医疗队的组建过程仅用了短短半个小时。同时,医院召开紧急会议,迅速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要求,身为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并强调当前医院除确保基本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外,全院的最大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就是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的思想、精神和物质准备。院里及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院长为主要负责人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专家组。

5月14日下午1点30分,我院第一批医疗队正式从医院出发,并于当晚10点到达四川重灾区彭州。一到达灾区,队员们就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由于当地余震不断,队员们只能搭建临时帐篷。就在搭建好临时帐逢并查完所有的病人时,时钟已指到了次日凌晨2点。

而就在这时,一辆救护车伴随着急促的警笛声急速驶进我们刚刚搭建好的“战地医院”。车门打开以后,只听到护送人员大声喊道“有重伤员,大腿断了,快抢救!”我院医疗队员、骨科主任倪江东教授第一个跑上前去,为伤员检查伤口。这是一个开放性骨折的病人,伤口已经感染。送来前,已整整在倒踏的房屋下埋了2天2夜,生命危在旦夕,手术刻不容缓!也就是在这一夜,在我院医疗队到达灾区的第一夜,我们冒着强烈的余震成功完成了我省医疗队进入灾区的第一例手术。而在救灾一线那难忘的13个昼夜中,由我院医疗队员所创造的第一还远远没有就此结束。在医疗队员的日记中,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曾这样记录着:

——5月17日下午4点,我院医疗队迅速准确地诊断了当地第一例气性坏疽的病人,并引起了成都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有效防止了可能发生的烈性传染病疫情。

——5月19日下午,灾区年龄最大的幸存者,一位107岁高龄的老人,在我院医疗队的精心指导治疗下,神奇般地康复。

——5月20日晚上9点,我们成功救治并安全转运了一位被掩埋在废墟下长达196小时的重伤员,使生命的奇迹得以再次延续。

更为难得的是,5月23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等陪同下,来到彭州市小鱼洞镇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当时在现场,还有十几家医疗队,但总理却直奔我们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疗点,亲切看望我院医疗队队员,并与手术室护士梁婷、周迎春握手和亲切交谈,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第二天,温总理来到华西医院,又看望和慰问了我院参加医疗援助的血液透析医务人员。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共和国的总理连续两次慰问我院医务人员,既是对我们的崇高奖赏,也是对我们的巨大鼓励和鞭策。

救死扶伤 无私奉献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不断深入,灾区需要的医务人员也越来越多。院领导几乎每天都要接到数十个要求去抗震救灾一线的电话或请战书。从科主任到普通医生,从护士长到年轻的护士,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到刚刚入学的研究生,无论是党员还是群众,大家都纷纷要求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去。

孙材江,一位年近八旬的骨科老教授,一名有着51年党龄的老党员。每次救灾都积极请战,这次也不例外。他在请战书上写道:“虽然我的视力比不上年轻人,不能上手术台,但我身子骨硬朗,能替伤员包扎伤口,请派我去前线吧!”尽管院领导最终未能批准孙老的请求,但孙老的请战在青年医务人员当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

黄小平,一名身患晚期癌症的58岁退休护士,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接受了4次大手术,而最近一次手术就在大地震发生的前八天。“晚期结肠癌手术后生存的最高纪录是22个月,我已经活了17个月了,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到灾区去,那里需要我,这就算我给党组织交纳的‘特殊党费’吧。”黄小平给自己的生命作了这样的倒计时。由于担心家里不同意去,她偷偷订了机票,并拔掉了还埋在体内用作化疗的“深静脉置管”,毅然地赶赴灾区。仅在第一天,她就整整工作了16个小时。

5月18日晚,我院接到了卫生部紧急通知,要求紧急抽调7名血液透析专业护士弛援华西医院。护士长杨丽君第一个报名,随后所有的护士都主动请缨。最后医院抽调了7名素质最高、技术最好的护士火速赶往四川。可谁又能想到,我院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血液净化中心,日常工作是多么地繁重,抽调7名护士,意味着血透室的人员几乎减少了一半。但是,没有任何抱怨,留下的同志主动加班加点,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护士长更是把家都搬到了医院。华西医院的护士长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提出要我院先抽调部分同志回去,但我院的护士们回答道:“我们就是天天24小时加班,前线也不能减一兵一卒。”华西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你们的工作这么忙,却把我们灾区的医疗救援看得这么重,真是川湘一家亲啊!”

倾注大爱 凝结真情

我院在积极参加入川救援的同时,坚决落实上级下达给我院的灾区伤员住院救治任务。医院在接到任务后,对接待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周密的部署,决定拿出最好的病房,选派最好的医务人员,用最好的设备和技术来救治伤员。

我院有一处静谧的花园,这里鸟语花香,流水潺潺,这就是大多数长沙市民都知道的14病室干部病房。考虑到这里环境好,适合伤病员治疗和休养,院领导果断决定将该楼的一楼腾空,并修缮一新,作为收治地震伤病员的“爱心病房”。在最短的时间里,一张张崭新的病床送到了;一件件抢救和治疗用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到位了;一台台全新的彩电安装好了。医院为每位病人购买了牙膏、牙刷、毛巾、拖鞋等生活用品;并给每一位伤病员配备了电话磁卡;还安排了心理医生实施心理干预;组织志愿者实行“一对一”的服务。

5月24日中午,首批入湘伤员抵达长沙。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将所有分配来院的伤病员,安全地安置到每个病床。25日是星期天,我院组织近30名医疗专家,早上八点准时来到收治伤员的“爱心病房”,进行首次专家大会诊,为49名伤员精心制订治疗方案。学校主要领导也均在第一时间来到我院看望和慰问伤员,并分别参加了两次跨学科大会诊。

治疗中,一名身体多处骨折的重伤员,从地震发生后一直未解大便,受到外伤和严重腹胀的双重折磨。我院医护人员硬是采用手指抠的办法,帮助病人解除了痛苦。

有位老人家因这次灾害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一直排斥志愿者的心理干预。而我们的志愿者关键时刻没有退缩,没有逃避。主动加强和老人的交流和沟通,她们还有意识地向老人学讲四川话。用夹生的四川话和老人讲笑话,拉家常,终于将老人拖出了心理创伤的阴影。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我院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战斗在救死扶伤的最前沿,始终忠实履行医护人员的光荣职责,始终以不畏艰险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书写着我们湘雅二医院人始终胸怀祖国、心系人民的无疆大爱!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