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抗震救灾事迹报告:救人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05日 作者:李康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朋友们:

我是湘雅医院的李康华医生,刚从抗震救灾前线回来。我报告的题目是:“救人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今天,站在抗震救灾报告会的这个主席台上,我不能用很多华丽的语言,来掩饰我内心的激动与难过!作为一名工作35年的骨科医生,作为一名普通的白衣战士,在灾区抗震救灾的13天,是我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那战火一样的日子里,让我更深刻认识到,一名医生,更多地争取一分时间,就能更多地救活一个生命,哪怕是用自己生命的代价,来换取减轻灾区同胞的痛苦。

5月13日,医院党委书记唐友云、院长陈方平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派出技术最好、经验最丰富的医疗队去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消息一传出,全院3000多职工纷纷报名,联名要求参加抗震救灾医疗队。红色的请战书贴满了医院的宣传栏。于是,在短短的时间内,组建了一支汇集骨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和麻醉科等多个外科专家和护士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队。医疗队由有丰富经验有医疗副院长孙维佳教授带队,于14日下午紧急赶赴灾区。价值50万元的医疗器材和物资,也空运到抗震一线。5月14日晚上6点,专机抵达四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晚上11点到达重灾区彭州市。

彭州市离重震区不到15公里。山区灾情十分严重。有个龙门山旅游区,几万人都被封在里面,很多人和房屋被埋,交通中断。伤病员之多可想而知!但在我们医疗队到来之前,这里的许多重症伤病员,由于当地没有条件为他们手术救治,都要转运到很远的成都市医院去。

我们的医疗队在医疗技术条件较差的彭州市中医院安营扎寨。中医院受地震影响较大,楼房墙壁震裂,摇摇欲坠。简陋的手术室,连门都没办法打开。因此,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建立自己的“野战医院”手术室,紧急救助伤员。由于我们准备充分,大家用自己带来的手术器械和帐篷,“白手起家”,连夜建成了自己的“野战医院”手术室。一个晚上我们没合眼,但没有一个人叫声苦,叫声累。

当地知道湖南派来了最好的医疗队,天则亮就送来4个重伤员手术。我们就在简陋的“野战医院”手术室,借着微弱灯光和手电筒做起了手术。一连10多个小时,我们做了7台大的手术。我刚下手术台,还没喝上一口水,正要取下口罩和帽子,突然接到成都市卫生局的紧急调令,要我们立即支援成都三院抢救危重病人。于是我和小林等4人又连忙紧急赶往成都。

在成都市三医院的大门口,我们看到一辆接一辆的救护车,载着一个一个急需手术的伤病员。当时,那触目惊心的情景,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么多的伤员,如果不及时做手术,就可能会感染发炎、出现气性坏疽,很多病人就可能会截肢,终生残废。

医生的良知和责任告诉我: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多争取一分时间,多争取一分希望,多救活一个生命。

在成都市三医院,第一台手术,是一个从都江堰抢救出来的10岁小女孩。她在废墟中被埋了20多个小时。她的左上肢和右下肢受压严重,必须马上手术治疗,否则会截肢,终生残废。这个小女孩,也许是病情太重,也许是极度疲惫,也许是地震的惊吓,显得异常的安静。看着这个比我女儿小得多的小姑娘,我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我说,孩子呀,你一定要坚强!我们一定要让你健康地活下来。我忍着泪水,小心翼翼地为她做手术…… 一针一针地为她缝合手术伤口……

还有一个12岁的小男孩,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在手术台上,他还紧紧地握着志愿者送给他的玩具娃娃。手术同意书上没有家属的签字,只有医院的盖章。看到这情景,我心里从来没有过的心酸和难过!想想啊,还有多少孩子遭受这样的痛苦啊!我默默地为他们祈祷!也默默地对自己说,你也一定要坚强!不能在这时倒下啊!病人需要你!

为了抢救一天比一天多的伤员,我一台接一台的做手术。每台手术下来,我用冷水洗把脸,清醒清醒,吸一支烟,提提神,接着干。有时累了,就在手术台旁边靠一靠,上打个盹。有时在手术台上感觉直冒汗,细心的手术护士不停地为我擦干汗水。

我最怕老毛病发作。两年前就得了糖尿病,每天要注射15个单位胰岛素,空腹血糖在9-13(正常是6以下)。很多同事担心我这个糖尿病不能上前线。我想,我可以加大胰岛素的量,只要有胰岛素,我就没那么容易倒下。因此,在手术前,我先为自己注射20单位胰岛素。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反常的气温,也可能是患糖尿病抵抗力低下,期间,我又患上了重感冒,嗓子痛得讲不出话来。家里带来的感冒药吃完了,打胰岛素消毒的棉签也用完了,我就叫助手小林去药店买。我不让他去医院拿药,因为灾民更急需药品。我不能在这时候倒下了,时间对我太重要了!

18 日凌晨2点左右,突发6.1级余震,我和林涨源医生一起正在做手术。突然间无影灯在晃动,手术床在摇摆,整个人站立不稳。这是入川以来体验最强烈的震感,也真感觉到地震的可怕!当时,很多人象“惊弓之鸟”跑到户外。但我们没有动,我们不能离开手术台上的病人!很幸运,余震一会儿过去,我们继续手术,当缝合最后一针时,已是早上5点多钟了。

一连10多天,我们就这样坚持手术。最多的一天做了8台。

13天,注射了13支胰岛素,做了61台手术。

13天,经历了10多次余震,没有睡好一个安稳觉。

13天,记不清有多少次感动,淌过了男人不轻弹的眼泪。

“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完成最多的工作!”这是医疗队领队孙维佳副院长对每一个队员的要求。每天我们工作时间都连续在18个小时以上。有一天,成都市卫生局发出了气性坏疽病的蓝色预警,这是我最耽心信号。因为气性坏疽病的感染率很高,一旦不及时处理,病人伤口感染就可能会截肢。因此,我们对一个个收治的病人伤口逐个仔细检查,一一排除疑似病例,丝毫都不得有半点的松懈。从而,我对张孝骞老院长说“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抗震救灾的一线,每天都有一颗颗爱心让我感动,都有一幕幕情景催人泪下。

我们的领队、湘雅医院医疗副院长孙维佳教授,他不顾80多岁住院的老父亲,毅然带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在彭州,他带领医疗队,足迹踏遍了彭州市最偏远、海拔最高的乡村小镇。每天巡诊回来后,他打着手电筒,把一天下来了解到的情况记下来,及时地向卫生厅领导汇报,为当地政府防病治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神经外科黄军副教授主动请缨到灾情最严重的都江堰前线救援。都江堰当时停水停电,他在那里七天七夜没有吃上过一顿饭,全靠干粮和矿泉水充饥。手术室的护士黄惠病了,感冒发烧,多次晕倒,仍坚持跟医疗队早出晚归,几天下来瘦了好几斤。

在抗震救灾面前,所有这一切都看似平常,但,一个个都让我感动不已。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我的对妻子徐宏教授说声“对不起”。 记得14号医疗队就要出发了,我才最后一个告诉她我要去四川救灾的消息。她是医生,也知道我的性格。她二话没说,就赶紧到街上去给我买了两条牛仔裤,把胰岛素针和其他药品准备好。临走的时候她对我说:“你本来就是一个最不听话的糖尿病病人,血糖一直控制不好,年纪都这么大了还逞强!到灾区去一定要按时打胰岛素,打完针后记得吃东西,不然就会低血糖。你是医生,你不能倒下啊!”

在灾区我得了重感冒从没告诉她。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她每天都要等到凌晨2、3点钟给我打电话,盼个平安。

在抗震救灾一线,我每天要收到很多信息,发信息的,有我的领导、同事、亲戚、朋友、学生,他们给了我很多很大的鼓励。然而,我没有回信息,也没有时间回信息。在此,我深深地感激您们。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朋友们,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每一个医生的誓言;

“救死扶伤”是每个医者的天职。我所做的只是一个普通医生和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我感动,灾区同胞是那样的坚强!

我感动,中国人民是那样的团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团结一心,攻克难关”是构建和谐社会最美的赞歌。

我坚信,千万只手相牵,千万个心想连,灾区同胞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一定能够共渡难关,重建美好家园!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