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第三场支援抗震救灾报告会在铁道校区举行
来源:土建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12日 作者:粟淼
6月11日晚7点30分,中南大学支援抗震救灾报告会在铁道大礼堂举行。湘雅二医院副院长、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周胜华教授,湘雅二医院骨科主任李康华教授,资生院辅导员王迪蓉、湘雅三医院护士代表谭玉、临床医学七年制02级学生罗明尧五名代表就他们在抗震救灾期间的所历所见所闻所感进行了精彩而感人的报告。
李康华教授做了“救人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的报告,李康华教授说:“抗震救灾的十三天是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救人是我最大的心愿。”李康华教授是一有着35年工作经验的骨科专家,虽然他自己本身患有糖尿病,但自从5月14日晚上到达四川彭州后,就一直奋斗在手术台旁,常常是一边注射着胰岛素一边给病人做手术,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每天都加大了胰岛素的注射量,平均每天工作达18个小时。但他一直坚持着给病人做手术,累了就在手术台旁靠一靠,最多的一天做了8台手术,在震区的13天里,李教授和他的队友们共完成61台手术。5月18日突发6.0级余震,当时李教授正在做手术,医院的很多人惊慌地往外跑,但他却平静地对其他人说:“我们不能离开手术台上的病人。”就是这样李教授努力着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完成最多的工作。在李教授的报告里,他还讲述了他的队友林涨源、黄军等的感人事迹以及他的许多同事、亲人和朋友对他的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湘雅三医院护士谭玉用十分真切的感情做了题为“向生命致敬——我在灾区的世纪个日日夜夜”的报告。在那些日子里,她每天都冒着余震的危险巡诊,即使大地在摇晃,他们也义无反顾的前行,为了以防万一,他们随身携带着巧克力、口哨。她的事迹让在场的听众深受感动与震撼,赢得了听众一阵阵热烈掌声。
临床医学七年制02级学生罗明尧作为志愿者,他在帮助这灾区人民的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灾区的日子里他始终坚持着三个原则:1.保存自己,帮助别人;2.不抛弃,不放弃;3.绝对服从组织安排。他们为灾区人民开展心里辅导,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等等。
资生院辅导员王迪蓉在她“爱心、责任、奉献”的报告中讲述了全校师生员工为支援四川灾区踊跃捐款捐物、献血,关心受灾学生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南大学还开通了全国第一个针对灾区人民心理问题的心里热线,铁道校区姜美霞老师十多天来一直是清早前往校本部,晚上12点多才回来。
湘雅二医院副院长周胜华教授做了“人民生命高于天”的报告。湘雅医院先后派出了11支医疗队,46名义务人员前往灾区。全院职工捐款达80万余元,全院捐的药品、医疗设备折合人民币达100多万元。5月23日下午,温家宝总理亲自来到彭州指导工作,慰问医疗队成员。在地震发生后,湘雅医院有年近80的骨科老教授请战支援前线,还有一位身患晚期癌症的护士瞒着家人拔掉自己身上的化疗器械,前往灾区。这些人的事迹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
最后,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郭乃正做了总结报告。
据悉,这是中南大学支援抗震救灾第三场报告会,前几天已在校本部、南校区举行过,还将在湘雅校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