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刘业翔院士:与时俱进,向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水平前进

——院士系列报告会之刘业翔院士访谈专场举行

来源: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13日 作者:张雪梅、左绿水

6月13日上午10点,由校团委主办的“我的理想、实践和情操”院士系列报告会之刘业翔院士访谈专场在校本部冶金院201会议室举行。刘院士虽年近八旬、满头银丝,但精神熠熠、和蔼可亲,在近100分钟的访谈里,他向中南学子畅谈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奋斗历程以及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

动荡时局中艰辛求学,刻苦钻研

“动荡”,这是刘院士对自己青年时期求学环境的一个总括。

刘院士的小学时期,事实上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刘院士的初中时期,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局势动荡,所以刘院士从四川到了武汉求学;刘院士的大学时期,由于国家统一安排,学习历程也是经历了从武汉到长沙的变动。在这一系列的动荡中,刘院士始终坚持自己的求学之路,始终坚持着追求科学真理的理念。求学之路曲折,求学环境艰难,但刘院士却丝毫不受影响,发奋读书,学习自己专业领域内的国内外先进知识。

而在之后的科研之路上,刘院士坦言也曾遇到了过许多不小的困难。比如:在实验中要忍受多次挫折的压力,难度大,实验条件不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经常会遇到缺乏资料的情况;由于研究领域的独创性,无人可以提供指导,只能靠自己自学和摸索等等。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刘院士坚持科研,坚持实验,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创新之举要产学研结合,实践最重

“前进一步,超过别人,就是创新。”刘院士用很简单的话解释了创新。

刘院士指出:创新不能仅仅是表层上的东西,要成为实用的成果;高科技要从实验室里走出来,要实现产业化;要根据理工院校的实际,把产学研创新性地结合起来;要走寻找难题、思考难题、攻克难题、消化创新、投入产业实践的循环路子,实现工业化、产业化。

对于在校青年学生进行创新需要哪些品质之一问题,刘院士提出了三点建议和要求:一是要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基石;二是要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寻找资料、了解资料、消化资料,最终为己作用;三是要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实践中运用联想的能力进行有目的地的创新。

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素质,陶冶情操

“学生的基本素质很重要。”这是刘院士着重指出的。

刘院士语重心长地说:“大学阶段的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基础的学习一定要认真。”的确,刘院士的谆谆教诲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资深教师心系青年的伟大情怀。刘院士认为青年学生的基本素质应包涵忠诚于国家和民族、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好、交际能力强、独立生活能力强、注重团队精神、能吃苦耐劳、有艺术修为等八个方面。

说到“情操”二字,刘院士告诫中南学子:要积极开阔视野,除了阅读专业知识书籍之外,还需要大量阅读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籍,从书中汲取养料,全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刘院士还着重强调广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学生社团的活动,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访谈最后,刘业翔院士欣然为中南学子寄语:“与时俱进,向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水平前进。”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